健康養身★大腸癌好發於這些族群 50至74歲民眾國健署補助篩檢

大腸癌好發於這些族群 50至74歲民眾國健署補助篩檢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65歲的陳伯伯因為解便困難,到醫院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在乙狀結腸有個3公分的腫瘤,電腦斷層確定沒有其他器官轉移後即接受手術切除,術後病理報告發現23顆局部淋巴結中有5顆有癌細胞轉移,腫瘤科醫師評估需要接受6個月的輔助性化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楊明翰醫師說明,大腸癌泛指發生於大腸的惡性腫瘤,可依其侵犯位置分為結腸和直腸;結腸包含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相接。大多數大腸癌一開始時只是良性瘜肉,經過一段時日後,有些瘜肉會惡化成大腸癌,逐漸變大產生症狀。若是出現在升結腸較容易造成貧血、腹脹;若發生在降結腸或乙狀結腸則多出現腹瀉或便秘,及型態變細或帶狀改變、血便或是腸道阻塞來表現。


一般針對第1至3期大腸癌的治療,手術切除是唯一能根除腫瘤的治療方式,並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目前國內外專家一致共識是第1期的大腸癌復發轉移機會低,建議定期追蹤即可,無須輔助性化療。第2期腫瘤侵犯較深及第3期有淋巴結轉移,則依危險因子的有無,醫師會建議進行3個月或6個月的輔助性化療。危險因子包括:組織學分化不良、有淋巴管及小血管或神經侵犯、手術前已出現腸阻塞甚至穿孔症狀、手術邊緣有腫瘤細胞浸潤。


楊明翰醫師表示,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多肉少纖維、生活習慣改變,大腸癌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根據國民健康署報告指出民國106年有1萬6千多人被診斷大腸癌,其發生率僅次於女性乳癌,但同年度死於大腸癌的卻不到6千人,表示大多數被診斷大腸癌的病人可以在治療後長期存活。而決定存活率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診斷時的期別及是否有機會手術切除。除第4期的大腸癌外,其餘期別的5年存活率都遠超過5成,若為第1期的大腸癌,存活率甚至高達9成以上。因此在臨床上,並不贊成大腸癌病人完全不接受正統治療而採取另類療法,倘若錯過了治療良機,從原本可以手術切除的早期轉變為全身轉移的晚期大腸癌,那治癒的機會就大大地降低。


近年來國健署推動大腸癌篩檢計畫,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則建議安排進一步大腸鏡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楊明翰醫師提醒,大腸癌好發年齡約65歲左右,80至90歲的患者也並不算少見,年齡本身並不是接受化療與否的絕對限制,建議還是與醫師及家人好好討論,衡量接受治療的利弊得失後再行決定,以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及達到延長存活期之目標。


更多NOW健康報導
▸午後雷陣雨鞋子泡水真惱人 沒做好防護灰指甲恐上身
▸暑期戲水溺斃意外增 國健署提「4要1不」安全要領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指出,據統計,每2位吸菸者就有1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雖然許多吸菸者都知道抽菸有害健康,但往往受困於菸癮中,而難以成功戒菸。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醫師張賢助呼籲,戒菸不僅能省錢,還能促進健康,並且避免造成二手菸和三手菸的傷害。目前戒菸用藥獲得菸品健康福利捐補...

閱讀詳情 »

你知道嗎?孩子溺水很多時候是站在水裡安靜的死去,沒有掙扎,很多時候大人就在身邊而渾然不知。 溺水並不是好萊塢大片裡那樣的戲劇性,沒有掙扎,沒有呼叫,也沒有平躺。 覺得應該提醒大家,就算你沒有孩子,如果你夏天去海邊,去泳池,如果你能及時發現溺水跡象可以及時救命。 從事發你只有30秒鐘去把孩子救出水中....

閱讀詳情 »

每天早晚各半勺,跟大桑葚大小一塊吃了2天以後,便秘統統不見了,每天一次,軟便,似香蕉狀半個月後綴肉開始減少,尤其肚囊,腰圍,脖子下面。不知道為啥會產生這種效果本藥方設計是用來預防血栓,預防癌癥的,沒想到出現如此效果咧神奇呦,真得很神奇中藥,有時真得讓我們目瞪口呆,不知所以然泥~~【三七澤瀉膏】三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1名4歲大幼童,假日時和家人一起出踏青賞花,沒想到右眼皮卻腫起來,且幾乎看不到眼睛,讓幼童不斷哭泣,緊急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原來是為過敏性結膜炎所造成;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靖洋指出,主要是因季節花粉所引起的過敏症狀。臨床上,許多民眾都屬於過敏性體質,誘發的過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