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鏡檢查有替代方案嗎? 醫揭替代辦法有三種

大腸鏡檢查有替代方案嗎? 醫揭替代辦法有三種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醫師,我一定要做大腸鏡檢查嗎?難道沒有其他替代的檢查方法嗎?」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任嫻表示,大腸鏡兼有診斷與治療的功用,可於檢查時,直接針對異常部分做切除治療,雖然替代方案侵入性低,卻在檢查上,不易偵測到較小的腫瘤與瘜肉,因此一般建議優先做完整的大腸鏡檢查,才能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大腸鏡檢查  最有效的篩檢工具

黃任嫻表示,大腸鏡主要是用來檢查直腸及結腸內壁黏膜病變,它是由包裹著光纖的1.6公尺軟管,經由肛門深入,檢查直腸及結腸內壁黏膜是否有腫瘤、瘜肉、發炎、出血等病變。如有發現瘜肉或黏膜有異常,可從鏡頭旁的孔徑深入器械執行切片或瘜肉切除的動作。對於評估結直腸腫瘤、瘜肉、結直腸發炎和出血是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檢查。

檢查替代方案 鋇劑攝影、電腦斷層、膠囊內視鏡

很多人對大腸鏡檢查感到十分畏懼,黃任嫻分析,可以與醫師討論後,選擇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如果不做大腸鏡檢查可考慮的其他替代方法,但若發現病變仍需安排大腸鏡切片檢查。

一、大腸鋇劑攝影:主要是從肛門灌入顯影劑,讓顯影劑附著於大腸腸壁,再用照X光的方式來觀察腸道內情況,優點是侵入性較低,缺點是腫瘤要超過1公分大,才有可能觀察得到。

二、電腦斷層檢查:利用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掃描,來檢查腹腔內器官包括腸道的情況,其優點是侵入性較低,另外可同時檢查腹腔內的其他器官包括肝腎胃等,缺點是腫瘤必須要超過1公分大,才有辦法觀察得到,且相較鋇劑攝影需接受較高的輻射線劑量。

三、膠囊內視鏡:膠囊內視鏡的尺寸約是10元硬幣大小,服用後,內建的攝影機會拍出整個消化道,並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後,即可檢查所攝出的影像。不過在檢查前,需與大腸鏡檢查前一樣,從兩天前開始控制飲食並喝瀉劑,優點是能像大腸鏡一樣偵測到較小的病灶,且侵入性低,檢查過程中也不會令病患有不適感,但是檢查需要自費,費用一次約3.7萬至5萬不等。

為何一定要大腸鏡檢查?  兼具診斷與治療功用

替代方案看似風險較低、侵入性低,也沒有明顯不舒服,但為何醫生還是先建議我們要做大腸鏡檢查呢?黃醫師解釋,大腸鏡檢查不同於上述的替代方案,僅有檢查功能,而是同時有診斷與治療的功用,能偵測到較小的病灶,如有異常可立即作切片檢查,發現瘜肉也能直接切除治療,尤其大部份的腸癌早期都是由息肉或良性腺瘤變化而來,於篩檢時及早發現並予以切除,才能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雖然替代方案也有偵測病灶的功能,在檢查方面,卻不容易偵測到較小的腫瘤與瘜肉,也不能同時作切片檢查輔助診斷,容易因此延誤診斷,這也是為何醫師會先建議一開始做大腸鏡的原因,因為這是最有效篩檢的工具。

提醒有相關症狀,如血便、不明原因貧血、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如筆般細長、慢性腹痛腹脹、食慾不振、不明原因體重減輕、大腸癌家族史等民眾,可至大腸直腸外科或腸胃科經醫師評估是否須進一步檢查。

【延伸閱讀】

大腸鏡怎麼做才正確? 醫提出這幾點關鍵要素!

怕痛不敢做大腸鏡? 麻醉無痛揪出病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3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在減重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明明飲食控制良好,也有在做運動,可是體重卻是不減反增,這時候要小心淋巴水腫在做怪。 下肢淋巴循環不良 也是造成多餘水分堆積的主因林柏宏醫師表示,淋巴循環是體內的另一個循環,與血液循環並行,血液輸送養分和氧氣給細胞,而淋巴系統則負責回收...

閱讀詳情 »

排便不順的時候,有的人會想到吃益生菌來幫忙,但是,吃益生菌真的能緩解便祕問題嗎?什麼時候開始吃?要吃多久?以及要吃多少才有效,卻可能是一頭霧水。以下來看看科學實証的答案。 功能性便祕發生原因:腸道蠕動緩慢、壓力過大、飲食習慣不良 臨床上,出現「嗯」不出來、排便次數少、排便困難,或排便有不乾淨感、大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上班族黃小姐,每天平均坐在辦公室長達7小時以上,加上缺乏規律運動,時常腰痠背痛。除了尋求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治療,搭配合宜的下背護具,遵照指示正確穿戴使用,再配合適當規律運動及維持良好姿勢,可改善下背痛。然而,要如何選用下背護具呢?下背護具輔助使用 遵照醫師醫囑人體的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雖已全面實施嬰幼兒B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但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一般成人仍有高達約15%的帶原率,屬於疾病高盛行國家。為能持續防範肝炎病毒,國防醫學院肝炎防治研究團隊胃腸肝膽專科醫師黃瑋琛,赴UCL毒免疫研究中心,研習B型肝炎免疫調控機轉,獲得重大發現,目前研究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