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好想大吃特吃? 「正念飲食法」享受美食無負擔

天冷好想大吃特吃? 「正念飲食法」享受美食無負擔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冬天一到、氣溫驟降,莫名想大吃特吃;心情不好、憂鬱、焦慮時,有些人也會不自覺大吃特吃;還有一些人,想減肥卻始終戒不掉飲料、零食、精緻澱粉等高熱量食品,似乎「我們的人生就連吃飯都無法掌握」,該怎麼於自在中擁有健康飲食,而不是苦修苦練呢?或許「正念飲食」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個好方法。營養師夏子雯表示,透過「正念飲食」,打開感官、有意識地專注於用餐當下的思想、情緒和身體感覺,進而能夠改善暴飲暴食、瘦不下來的情況。

正念飲食可減輕體重、焦慮和壓力

夏子雯回憶在醫院工作時,午休時間一到,為了把握時間睡午覺,從拿到餐食到用餐完畢,僅花「15分鐘」就匆匆將一個便當吃完,甚至還會一邊滑手機、一邊吃飯,由於吃得太快,毫無滿足感,因此有的人還會加點一杯手搖飲料,或喝含糖飲料提升飽足感,完全沒有好好感受食物的美味,更不用說要擁有健康的身材,但透過「正念飲食」,夏子雯再也不害怕面對吃大餐造成肥胖的風險,更打開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

「正念飲食」並不是解決食物或健康問題的靈丹妙藥,卻可以幫助自己區分感到饑餓的原因是因為「真的肚子餓」還是情緒性的「嘴饞」?有些人透過正念飲食減肥成功、減輕焦慮和壓力,甚至因為飲食正常化,讓腸躁症的症狀緩解不少。而夏子雯之前在醫院工作的親身案例,其實也是現代人的寫照,因此,任何人都很適合正念飲食。

用感恩的心,慢慢享受食物美味

夏子雯表示,正念飲食的關鍵是,「吃東西就好好的吃、慢慢吃」,如此會增加飽足感,不會過量。夏子雯舉例,「以前很怕吃大餐,一吃隔天體重就會直線上升,在美食面前總是要掙扎一番,很難好好享用;像前陣子,一周7天有6個聚餐,想要享受美食不發胖,除了當日的其它餐要吃少些,點餐時也要先篩選好較健康的餐點,面對大餐時,就能開始練習、享受這頓食物帶來的美味,而非專注在要趕快把肚子填飽,慢慢吃的過程中,去細細品嚐食物的味道,能夠得到滿足,也不容易變胖。」夏子雯提醒,想要放心吃大餐的前提,還是要調整一整天的飲食,聰明控制、而不是放縱地吃,既能嚐到食物各層次的風味,也能維持身材。

正念飲食的目標是在飲食體驗中,與自己的所有感官(視覺、嗅覺、聽覺以及感覺)和思想更加一致,並且專注用心在吃飯上,夏子雯表示,吃飯時暫時不用手機、平板電腦、不看電視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坐著好好吃飯;所以,若是能偶爾一個人吃飯,也是很好的練習機會。例如喝咖啡時,可以用心關注咖啡的沖泡聲與香味,也可專注在咖啡本身在嘴裡的感覺,是否和手中的杯子一樣溫暖,或者啜飲時細細品味咖啡香味、苦味等等。

「感恩」,也是正念飲很重要的一環。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感恩許多人成就今日能夠飽餐一頓,無論是農夫、菜販甚至是替自己煮飯的人,抱著感恩的正念,也不會把煩惱和焦慮等負面能量都吃下肚,飲食也會變得清淨、愉悅。另外,當自己突然想吃東西時,先覺察自己是因為焦慮、壓力而嘴饞嗎?還是真正感受到肚子在咕嚕咕嚕叫呢?若是嘴饞,不妨透過從事其他活動來分散注意力,像是起身去散步一圈;打電話給朋友聊天等等。

夏子雯建議,平時採買食物時,可以列出清單,避免因貪念、衝動買了一大堆零食或大份量食材,在購買的當下要覺察到自己的「貪念」,能夠究竟是身體的「需要」、還是「想要」,是否挑選真正具有營養價值的食物?雖然有人可能會認為太拘謹了,但是實際執行後,發現身體輕盈、生活簡單輕鬆許多,便會愛上正念飲食帶來的美好。

【延伸閱讀】

接種疫苗有這3種症狀 恐是心肌心包膜炎 趕快就醫

胃鏡檢查新選擇 不適度降低、檢查更精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8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嘉義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新聞是否一直在腦海中反覆出現?是否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感染者?甚至擔心迎面走來的路人都可能是帶原者?嘉義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陳可家建議,當有這些情形時應減少滑手機瀏覽相關新聞,尤其是未經查證的資訊,關於疫情的動態,則可經由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網站公布的資訊加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2歲的陳先生反覆流鼻血持續近1個月,起初以為只是因為常挖鼻孔所導致,但後來沒挖卻還是照樣流血,才至醫院就醫。經鼻咽鏡及後續病理切片、影像醫學檢查,最後確診為鼻咽癌第3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洪文欣表示,鼻咽癌主要好發在中國東南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外電編譯】隨著武漢肺炎議題的延燒,越來越多人想找出能讓自己與親朋好友不受感染的辦法,但有2個問題來了,戴口罩真能確保我們的安全嗎?如果是的話,什麼樣的口罩才合適呢?   研究專家們仍在找尋能抑制這種具傳染性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與此同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58歲的張先生是一位公務員,先前因有高血壓及糖尿病,但都因為公務繁忙而疏於照顧自己的身體,二個月前有一天清晨起床,他突然覺得右側肢體無力、講話不清楚,被送至本院的急診室,經神經醫學部醫師診斷確定有左側大腦中風,隨而住至本院的神經醫學部病房治療及觀察。 血壓居高不下家屬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