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好發腦中風 三高者別疏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以前春夏秋冬要一年,現在只要一週就能體驗!」知名網路畫家馬克的話,相信讓許多人心有同感!尤其這幾天溫差變化大,若沒有做好保暖措施,小心!可能發生出血性腦中風!像是家住永和、患有高血壓的林先生就因天氣變化大卻沒多加注意,結果突然頭痛欲裂,沒多久就昏迷不醒。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徐賢達醫師表示,林先生腦出血情況嚴重,在沒有受到外部強力撞擊的跡象下,應該是自發性腦出血─出血性腦中風。這類病患多因高血壓相關的小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常發生在基底核、視丘、橋腦與小腦。另一種則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多半為腦部血管畸形異常所造成,尤其是腦動脈瘤破裂,好發於前交通動脈、後交通動脈及中大腦動脈。

徐賢達醫師說,腦出血是指腦內血管破裂引起大塊性出血,好發於中、老年人及有家族中風史的高危險群,發生機率受先天家族遺傳或後天環境冷熱劇變及生活習慣而不同。若民眾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脂肪過高症、抽煙、喝酒等,無形中就增加腦中風的罹患機會。而腦出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突發性嚴重的頭痛,且經常伴隨著意識喪失、噁心、嘔吐、局部神經機能異常及頸部僵硬,其中少部分病人會有眼瞼下垂或複視表現。

到底腦中風需不需要開刀?徐賢達醫師說明,這要視病患出血的臨床症狀,同時觀察病患的生命徵象(呼吸、心跳、血壓)、意識狀態、出血的位置與出血量來仔細評估。昏迷指數13-15分輕微者,採保守藥物治療及加護病房觀察,血塊大部分會自行吸收,而病況嚴重者如出現瞳孔放大、昏迷指數3-5分情況,則不建議外科手術,因手術死亡率很高,縱使救活也是植物人狀態。若病情介於前兩者情況,病人接受手術,術前昏迷指數越高,則術後癒後越好。

徐賢達醫師提醒,引發腦中風的危險因子相當多,但天氣驟變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可是危險群。因此,平時除了要養成良好生活作息、注意飲食習慣,天氣變化大時,更要注意保暖,才能避免發生中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05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牙疼多半就是牙齒周圍組織發炎引起的,如果想遠離牙疼,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做好防範牙周病預防工作,也就是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平時利用牙線或牙間刷加強清潔,針對13歲以上民眾,全民健保給付可以每6個月洗牙一次;避免牙周病危險因子,儘早戒菸,遠離危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正值發育階段的孩子,缺鈣會長不高、還容易蛀牙,但許多兒童又不愛喝牛奶,讓家長不知所措;營養師林鈺珊說,包括海帶、木耳、起司、黑芝麻、小魚干、蝦米等,這些天然食物也富含高鈣質,家長平常可在白飯上灑點黑芝麻,就能輕鬆為孩子補鈣。 高達6成孩子缺鈣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32歲李姓女患者,家族中有弱視遺傳因子,從高二開始覺得視野變小,隨著年紀增長更加嚴重,東撞西碰情形越來越頻繁,常常造成自己受傷或物品損壞;即便東西掉在腳邊、低頭尋找也無法發現物品,常要前後移動腳步才有辦法發現物品。到了晚上在微弱燈光下幾乎是看不到的,無法像一般人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50多歲女性,8年前確診罹患乳癌第2期,手術切除、化療仍復發,甚至轉移淋巴、肺、肝、腦等多個器官,一度發生癲癇及嚴重黃疸,已經無藥可用;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原來癌細胞產生基因突變,還因此找到了解藥,腫瘤也消失了。 個人化基因檢測有解 收治個案的新光醫院乳癌中心主任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