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夫妻雨季赴峇里島 返國發燒確診染屈公病

夫妻雨季赴峇里島 返國發燒確診染屈公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北部一對夫妻,去(2016)年12月12日由印尼峇里島旅遊返國,曾於當地被蚊子叮咬,依旅遊史與發病日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疾管署呼籲,印尼12月~4月已進入雨季,前往流行地區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另屈公病同樣透過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播病毒,目前國內氣溫仍適合病媒蚊生長,民眾應持續落實戶內外孳生源清除,降低疫情風險。

兩人症狀均已改善

疾管署表示,女性個案12月18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出疹等症狀至診所就醫,醫師診斷疑似登革熱後轉至醫院治療,經通報檢驗於12月21日確認感染屈公病。衛生單位進一步調查個案接觸者發現,其丈夫曾於15日出現發燒症狀,隔天就醫時醫師診斷為流感,衛生單位22日採檢,29日確認感染屈公病。目前兩人症狀均已改善,其他同行者和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進行疫情調查、孳生源清除及衛教等防治工作,將持續監測疫情至1月17日。

我國屈公病均為境外移入

我國自2007年起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94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54例)、菲律賓(15例)等東南亞國家為多。2016年累計14例,病例數僅次於2013年(29例),感染國家以印尼(7例)為多,印度及斐濟群島各2例,菲律賓、吐瓦魯及巴西各1例。

美洲地區仍具屈公病傳播風險

全球屈公病流行區域涵蓋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熱帶、亞熱帶為主。新加坡及泰國2015至2016年疫情呈下降趨勢,印度2016年疫情多集中於南部卡納塔克邦及北部德里,尤以德里疫情較往年嚴峻。美洲地區於2013年12月首度爆發本土疫情,以加勒比海地區最為嚴重,近期巴西、墨西哥及哥倫比亞等國持續通報病例,顯示美洲地區仍具屈公病傳播風險,其中巴西2016年病例數及死亡數較2015年顯著增加。

落實防蚊措施 出現相關症狀儘速就醫

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病媒蚊流行地區旅遊、探親或經商,應落實個人防蚊措施,於身體裸露處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並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以避免遭病媒蚊叮咬。旅遊期間或回國後如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肌痛、出疹及關節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等,以利醫師及早診斷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8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導致,而其治療方式則是必須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置換,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也不斷推陳出新。之前在三軍總醫院任職的眼科醫師江尚宜,在退伍後選擇金門開業,提供最新的儀器和醫材,以嘉惠金門地區民眾。日前他收治了一名在縣府服務的六十歲男子,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75歲的張媽媽,沒有心臟病史,沒想到兩年前在家中突然昏迷,心跳停止差點猝死。兒子張先生回憶,當時一直替媽媽做CPR搶救,也第一時間撥119,救護人員到場後,就用AED幫媽媽電擊了兩次恢復了心跳,才送醫院治療。心律不整猝死搶救每晚1分鐘 活命機率少7%-10%臨床統計,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天氣炎熱,人體容易流汗潮濕,不只易於引發黴菌感染,造成皮膚發炎掉屑,像是脂漏性皮膚炎、香港腳、皮癬患者的清潔維護也有相當難度。臺安醫院皮膚科曾德朋主任表示,我們在運動大量流汗後,沒有立即把汗擦掉或是清洗掉,讓汗在皮膚上滯留,都可能會造就對黴菌滋長更好的環境。像皺褶處的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