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失智海嘯,兒孫何去何從?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剛從爸媽家回到自己的家,看到讀大學二年級的兒子忙著打電動;高二女兒則是躲在房間,戴著耳機聽音樂還手舞足蹈,我差點氣炸,陪著媽媽照顧失智的爸爸說有多累就有多累,沒有人安慰,沒有人關心,老公嗎?他在公司加班還沒到家……」

這種家庭寫照並非僅此一家,正當高壽老人逐日增多之際,失智海嘯也逐漸襲捲世界各地。目前台灣六十五歲以上,十二人中有一人失智。八十歲以上則是五位之中有一位失智。坊間不少書籍、電影以此為題材,就是希望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預防。

失智海嘯,兒孫何去何從?

失智令人聞之色變?

當長輩和失智失能對抗之際,晚一輩的兒女(約在40歲~60歲),或晚兩輩的孫兒女(約在20歲~40歲),逐步地也攪進這趟集體潛意識的恐懼裡。

對失智的集體潛意識恐懼,是因為看到大人談及失智,很少是歡天喜地,或是樂不可支,多數是愁眉不展,或唉聲嘆氣。而且老人家性情、習慣、生活能力逐步退化,往往在家中製造許多問題。

有句話說得極好,「行動可以治癒恐懼」,若為了保護兒孫,不受集體潛意識人云亦云的影響,其實及早讓他們參與和介入,才是上策。

有位學員彩霞,她分享照顧老公失智的經驗,深得我心。她每兩週開一次家庭會議,兩個兒子、兩個媳婦,還有大大小小的孫兒、孫女都聚集在家裡客廳,首先她會感謝大家給她的支持,也會明白講出目前老公的狀態,希望互相協調可提供的時間和能力,有一回,五歲的小孫女跑過來抱抱她,並且說:「阿嬤,小時候阿公好疼我,現在謝謝阿嬤幫我疼阿公哦!」

小孫女懂得感謝

並沒有人教小孫女如此表達,可能小孫女看到大人們積極地、自發地關心阿公,她多少有些感覺了。

彩霞還說:「老公失智又住院,雖然造成家人很多的不便,但是看到大家樂於參與和關心,再辛苦也值得。」

彩霞就是身體力行,以「行動」破解集體潛意識的恐懼,她發現大兒子開始注意攝取少油少鹽的食物,二媳婦也常帶著孩子到醫院看阿公,十四歲長孫在放假日還會陪阿公聊天說笑。

「我老公好像神遊到另一國度的人,只會傻笑,但至少全家沒有一個人是閃躲的。」

這是多麼好的生命之旅啊!全家一起陪伴長輩對抗失智、面對失智、接受失智。

過去,家人照顧失智長輩的重責大任往往落到女人的身上,不是老婆、大嫂就是女兒,如今,在失智海嘯來勢洶洶之際,這倒是全家共同成長的好機會。

不要讓有些兒孫躲得遠遠,反而學不到、看不懂,失去了人生智慧淬練的好機會。失智家庭可以教導兒孫如下四個項目:

一、勇於請求分擔家務:從醫院回到家,希望有一碗熱湯可以喝;進到浴室,希望地板是乾淨的;走到廚房,希望碗筷已經洗好等,家人是可以分擔主要照顧者的壓力。

二、勇於討論失智資訊:最新的醫療資訊發展、最人性化的照料方式、社區失智長者的日托照料趨勢等等,讓晚輩有感覺地一起關注。

三、勇於表達內心的失落:照料失智長輩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眼見失智長輩退化得快,照顧者挫折感加重,有的失智長輩還疑神疑鬼、大聲怒罵,這種失落感可以讓兒孫知道,不要隱瞞,大家學習體諒而不

         是自顧自的。

四、勇於突破生老病死的盲點:帶著感恩的心情,讓兒孫明白當年失智長輩對這個家庭的貢獻,也明瞭生老病死的必然性,更珍惜此時此刻身心健康的幸福,這些感受大家是可以聊開來的。

  總之,越是封閉,越是不交流,看在兒孫眼中成了「不關我的事」,若能提早讓他們為失智長輩盡點心力,自然對失智海嘯的來襲可以減輕恐懼感,也懂得好好規劃「活得久‧活得好」的老後人生了。

相關推薦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0)日說明,唯有接受集中檢疫的移工,才能夠於檢疫期滿前便完成採檢,而目前採取集中檢疫的移工包含不分國籍社福類移工,以及菲律賓與印尼籍移工,至於越南以及泰國籍產業類移工目前採在外居家檢疫,因此來自該兩國移工須在檢疫期滿後赴醫院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本月10日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有浙江台商持陰性證明返台,卻在返台第12天後發病、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證實台商入住的防疫旅館,同時間還住了另一名確診個案,這讓早早指稱「台商有可能是本土感染」、「旅館可能是破口」的感染症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再跳了出來,強調一人一室並非...

閱讀詳情 »

圖:梁博欽醫師表示,根治性治療為小型肝癌標準治療,透過MRI搭配肝臟標靶型顯影劑可清楚確認腫瘤數目、大小、位置,揪出難以辨別的肝腫瘤。 (記者張耀元報導)一名63歲王女士(化名),幾年前曾因罹患小型肝癌接受手術治療,日前回診追蹤時,電腦斷層檢查又發現一顆小型肝腫瘤,由於該腫瘤與典型肝癌表現不相符合...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有4名移工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其中1例為印尼籍30多歲女性(案722),其餘3例均為菲律賓籍,分別為20多歲男性(案723)、30多歲男性(案724)及40多歲女性(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