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神、喃喃自語不是中邪! 醫破解癲癇發作迷思

失神 喃喃自語不是中邪! 醫破解癲癇發作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醫師,我的女兒怎麼了?是不是被附身?」 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到診間,一開頭就告訴醫師,她女兒最近時常無緣無故失神瞪眼,有時還會喃喃自語,甚至日前在學校,突然眼前一陣發白後就倒地不省人事;同學說她呆立站著,唸唸有詞,叫她捏她都沒反應,肢體也沒抖動,幾分鐘後就倒下去了!

癲癇發作病狀多 失神、重複肢體動作都是病徵

收治該名患者的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表示,癲癇發作病狀有相當多樣,但一般民眾對癲癇的認知,似乎都僅停留在肢體抖動、口吐白沫而已。癲癇發作可能是全身性的抽搐、失神、重複肢體動作,也可能合併意識障礙但沒有抽搐的精神發作,甚至有些難以歸類,例如重複穿鞋、刷牙、或無意識打電腦等;儘管發作種類繁多,但只要患者遵照醫囑服藥,按時抽血,不過勞、不熬夜,幾乎人人都可以控制得當。

遵照醫屬服藥9成可控制 貿然停藥易使癲癇發作

林高章主任解釋,目前隨著藥物的進步,有90%的病人可以靠藥物控制良好,頑固性癲癇的患者不多,藉由配合飲食、手術才能減少發作次數。癲癇一旦2-3年沒有發作,就會視患者情況給予減藥甚至停藥;但最忌諱的是患者自行停藥,或者合併服藥,此舉容易造成抗癲癇藥物濃度下降,再次發生抽筋。

癲癇可控制良好 鼓勵病友走出自我 

癲癇病人的發作,有時候在旁人不經意的嘲笑、模仿,讓病人自信心消失,甚至窩在家裡不想外出,社交能力下降。有鑑於此,台南癲癇之友協會創會會長兼現任理事長蔡景仁教授提醒,癲癇雖是一種病但其可控制良好,唯獨最怕大眾對於癲癇的歧視及誤解,不僅可能有礙患者就醫,甚至影響整個社會,因此認識正確的醫療觀念,尋求合適的治療處置,勇於踏出內在閉鎖腳步,將是改變癲癇病友一生的重要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3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獨自從花蓮家鄉到台北打拼的阿美族小夫妻,回憶起女兒小婕在診所出生後出現了嘔吐溢奶、昏迷,甚至停止呼吸的情形,「我的小孩究竟怎麼了?怎麼會這樣…」,在罕病基金會的補助下確診為「楓糖尿症」。早期發現得以早期治療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林炫沛醫師表示,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多為體染色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大S徐熙媛在生了一兒一女之後,身材略顯福態,很多人以為她又懷孕了,她則是說沒有再生意願,甚至還爆料,曾建議老公汪小菲做結紮,而汪小菲也同意!提到男性結紮,在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的時代,已經進展到無刀手術,目前在泌尿科門診就能進行,而且多是3、40歲年齡層男性,在育有2個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根據健保署最新資料,去年健保支付醫療檢查項目,前20名支付金額總計就高達新台幣688億元,其中以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支出金額最高,達新台幣92億元,其他為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檢查,支出金額依序為新台幣90億元、58億元。健保資料顯示,台灣醫療支出在1998年時為2520億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感謝每位器官捐贈者的愛心,增加社會對器官捐贈者的尊敬,彰化基督教醫院日前舉辦器官捐贈紀念日活動,邀請走過器官捐贈的器捐家屬,共同為捐贈活動進行宣導,讓更多人可以了解,有更多需要器官的人需要活下去,且捐出器官給不認識的人,精神及其偉大,社會能擁有良好風氣,對國家也會有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