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失神、喃喃自語不是中邪! 醫破解癲癇發作迷思

失神 喃喃自語不是中邪! 醫破解癲癇發作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醫師,我的女兒怎麼了?是不是被附身?」 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到診間,一開頭就告訴醫師,她女兒最近時常無緣無故失神瞪眼,有時還會喃喃自語,甚至日前在學校,突然眼前一陣發白後就倒地不省人事;同學說她呆立站著,唸唸有詞,叫她捏她都沒反應,肢體也沒抖動,幾分鐘後就倒下去了!

癲癇發作病狀多 失神、重複肢體動作都是病徵

收治該名患者的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表示,癲癇發作病狀有相當多樣,但一般民眾對癲癇的認知,似乎都僅停留在肢體抖動、口吐白沫而已。癲癇發作可能是全身性的抽搐、失神、重複肢體動作,也可能合併意識障礙但沒有抽搐的精神發作,甚至有些難以歸類,例如重複穿鞋、刷牙、或無意識打電腦等;儘管發作種類繁多,但只要患者遵照醫囑服藥,按時抽血,不過勞、不熬夜,幾乎人人都可以控制得當。

遵照醫屬服藥9成可控制 貿然停藥易使癲癇發作

林高章主任解釋,目前隨著藥物的進步,有90%的病人可以靠藥物控制良好,頑固性癲癇的患者不多,藉由配合飲食、手術才能減少發作次數。癲癇一旦2-3年沒有發作,就會視患者情況給予減藥甚至停藥;但最忌諱的是患者自行停藥,或者合併服藥,此舉容易造成抗癲癇藥物濃度下降,再次發生抽筋。

癲癇可控制良好 鼓勵病友走出自我 

癲癇病人的發作,有時候在旁人不經意的嘲笑、模仿,讓病人自信心消失,甚至窩在家裡不想外出,社交能力下降。有鑑於此,台南癲癇之友協會創會會長兼現任理事長蔡景仁教授提醒,癲癇雖是一種病但其可控制良好,唯獨最怕大眾對於癲癇的歧視及誤解,不僅可能有礙患者就醫,甚至影響整個社會,因此認識正確的醫療觀念,尋求合適的治療處置,勇於踏出內在閉鎖腳步,將是改變癲癇病友一生的重要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3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像貓一樣不能吃熱的東西或飲料的人,在日本被稱作「貓舌」。好想吃吃看剛煮好滾燙食物的味道,但因為有貓舌而無法辦到……你有沒有像這樣因此放棄~其實只需用一點小技巧,就有可能能夠克服貓舌喲♪   貓舌產生的原因是⋯⋯?   在日本有貓舌的人,經常會被認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炎炎夏日,喝杯沁涼的飲料,是人生一大享受;但不少人卻發生頭暈、頭痛等類似感冒症狀,到底是為什麼呢?中醫師提醒,為消暑大口喝冷飲,導致人體溫差過大,血管驟然收縮,就會出現身體不適,也就是所謂的「中陰暑」。 中陰暑全身不適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廖子嫻表示,當夏日體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七十歲左右阿嬤,年輕時就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她以為只是胃不好;沒想到年紀越大,症狀越嚴重,最近進一步就醫,經由X光檢查發現,她的胃不在腹腔,竟然滑到胸腔中。原來她有食道裂孔疝氣,再加上肥胖會使腹壓增加,不但易於出現胃食道逆流,而且還把胃給推擠到了胸腔。 吐酸水+火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40歲的鍾先生,身兼兩份工作,每餐都要吃到飽,連消夜也不例外,他胖到160多公斤,家人勸告到醫院檢查,結果竟發現罹患糖尿病;經過服藥治療,但效果不佳,醫師建議接受胃袖狀切除手術,術後8個月,不但減重66公斤,糖尿病也好了。他說,糖尿病好了,身體更輕盈了,睡眠呼吸中止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