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 多為諾羅病毒引起

急性腸胃炎疫情上升 多為諾羅病毒引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期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北京及英國急性腸胃炎疫情有上升情形,且多與諾羅病毒感染有關;我國近四週也有34起腹瀉群聚感染事件(97%與諾羅病毒感染相關),目前國內急診急性腹瀉就診趨勢仍處相對低點,但近二週已持續小幅度上升,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病毒性腸胃炎好發於冬季

冬季為我國病毒性腸胃炎好發的季節,諾羅病毒流行期約自每年9月底至隔年5月間,以12月底至隔年2月為感染高峰。疾管署針對歷年腹瀉群聚疫情監測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往年諾羅病毒主要流行病毒株為GII.4,但自去年9月起,感染諾羅病毒GII.2病毒株的群聚事件逐漸增加,約佔9~12月整體腹瀉群聚事件60%,發生場所以學校為主(66%),主要侵犯幼兒園及國小孩童。疾管署指出,主流病毒變化可能對群聚疫情的發生或感染人數有所影響,以2014年底為例,當時流行的諾羅病毒株為GII.17,曾引發全國性大規模群聚疫情;因此提醒民眾對此波新型諾羅病毒疫情應多加防範。

飯前洗手 降低感染風險

疾管署自2014年起執行「整合與提升我國食媒性疾病及其病原監測防護網計畫」,並於前年及去年以病例對照的方式進行回溯性研究,探討影響成人與孩童發生急性腸胃炎的潛在危險因子。結果顯示孩童如有在飯前一定洗手、主要照顧者無照顧其他小孩、最近一週有攝取母乳等,其諾羅病毒感染的風險較低;如孩童主要照顧者照料的其他小孩有腹瀉症狀,或家庭成員中有腹瀉症狀,以及最近一週有參加宴會、外食,或食用蝦、蟹、牡蠣、貝類等海鮮,感染諾羅病毒的風險較高。

加強個人衛生防護、避免生食

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傳染力強,目前並無特效藥可治療,預防方式為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務必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食物徹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民眾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頭痛及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並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待症狀解除48小時之後才能調理食物,以避免病毒傳播。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8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財團法人癌症關懷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提倡「全食物飲食指導計畫」,教導癌友勇敢抵抗癌症威脅,做自己的營養師,至今已舉辦四個梯次!每次成效都讓人驚豔。為了感謝來自各界的善心捐款,該基金會特地於今〈2/21〉日下午,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年度感恩茶會,並邀請到前副總統蕭萬長、國民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文凱將於今年7月起,擔任美國國家醫學院院長,任期為6年;這是第一位華裔科學家榮任美國國家級學院的院長。曹文凱院士1946年出生於上海,並在香港成長,目前是美國杜克大學健康事務部院長、杜克大學健康系統主席暨執行長、以及該校特聘教授;他同時擁有加拿大麥基爾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奇美醫學中心去年開始推動「駐院主治醫師制度」(HOS),將各次專科醫師結合於「全人醫療科」,負責急診轉住院病人的照護,實施一年以來,減少5成急診待床死亡率,同時降低病人轉入加護病房、疾病惡化比例。美國自1996年開始推行HOS制度,由主治醫師負責照護取代由住院醫師照顧的...

閱讀詳情 »

出處/康健雜誌作者/林貞岑圖片/陳德信在中、西醫師及營養專家眼中,柑橘能幫助消化、降血壓、保護心臟兼解除焦慮,是名副其實的「開心果」。柑橘的維生素C並非所有水果中含量最高的,但它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如多酚類和類黃酮素,兩相加乘下,抗發炎及抗氧化的效果加倍,不但防癌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因此美國營養學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