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夾娃娃機會上癮、荷包失守?暗藏背後3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台灣近來吹起一股夾娃娃機旋風,不論是夜市、商店街,甚至是住家巷口,更是一家家開不停!而夾娃娃機風潮,除了反應台灣房地產、庶民經濟的困境外。相信讓更多人疑惑的是,到底夾娃娃機有何神奇魔法,為什麼總能吸引民眾忍不住掏出口袋的零錢與鈔票而不手軟呢?就讓我們站在不同角度,看看精神科醫師又是怎麼看待夾娃娃機熱潮吧!

夾娃娃機會上癮 荷包失守?暗藏背後3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夾娃娃機好夯有原因~3關鍵因素易使人著迷

事實上,根據家扶基金會日前的調查發現,有高達43.6%兒少幾乎每週都玩夾娃娃機,且有10.9%以上兒少每週有4天以上會玩夾娃娃機,更有7%兒少常在晚上10時後去玩。尤其隨著暑假到來,夾娃娃更是成為不少青少年追求休閒娛樂、打發時間的天堂。

但究竟夾娃娃機有何魔力?為何能夠抓住大小朋友的目光,甚至使人深陷其中呢?精神科醫師溫閔凱表示,除了最近台灣街頭巷尾處處可見娃娃機外,更可能與下列3大因素有關:

因素1/銅板消費、操作簡易好上手

①可近性:夾娃娃機的消費門檻低,屬於銅板消費的一種。平時10元買不到什麼東西,但夾娃娃只需要10元的銅板價就能進行,對於一般民眾、青少年而言,不會有太大的消費負擔。再者,相較於購買扭蛋、公仔等有對價關係的物品,花費前多需要再猶豫一下;每次夾娃娃機的金錢花費(10元銅板)所產生產生的痛苦指數也較低。

②易可取得性:雖然想夾到娃娃機中的物品仍需要一定技巧,但介面操作上其實相當簡易直覺、不費時、費力,只要等公車的時間就可以進行。且隨著夾娃娃機的盛行,街頭巷尾更是處處可見其蹤跡,在容易接觸下,往往也更容易刺激、增加消費者遊玩的慾望。

夾娃娃機會上癮 荷包失守?暗藏背後3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夾中娃娃的感受能讓人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所以對於民眾、青少年抒解日常生活、課業壓力,的確有一定的幫助及效果。

因素2/能紓壓、獲得滿足及成就感

另外,由於夾娃娃機屬於短時間、高度集中的一種遊戲;加上夾中娃娃的感受能讓人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所以對於民眾、青少年抒解日常生活、課業壓力,的確有一定的幫助及效果。

因素3/促進多巴胺分泌、產生慾望

且成功夾起娃娃機內物品的感受,能讓人體大腦中的神經回路(腹側被蓋區(VTA)、前額葉皮質)被活化,分泌大量的多巴胺,產生所謂的「獎賞路徑(reward pathway)」,產生愉悅感。

因此,一旦民眾曾有過順利夾中的經驗,便有可能於再次見到娃娃機時,因大腦出現預期性的快樂感,而激活多巴胺分泌、產生慾望。再加上,娃娃機的遊玩時間短暫,如果失敗失落感也來的特別快,在花費門檻低、不甘心的情緒作祟下,便容易使人陷入以上無限循環中,讓荷包大失血。

你成癮了嗎?有下列5情形別輕忽:

除了說明夾娃娃機的魔力為何外,至於夾娃娃機到底會不會讓人上癮?溫閔凱醫師解釋,雖然從上述3大因素來看,夾娃娃確實有使沉迷的魔力。不過,相對於藥物成癮,熱衷於玩夾娃娃機,對人體不至於有健康上的危害。

因此只要青少年、民眾對它的喜愛不至於影響日常生活,便不用過度憂鬱。但要提醒的是,不論是夾娃娃機,還是其他休閒回動,一旦出現下列情形時,就要當心可能有成癮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的協助,加以評估、改善較有保障:

夾娃娃機會上癮 荷包失守?暗藏背後3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不論是夾娃娃機,還是其他休閒活動,一旦出現下列情形時,就要當心可能有成癮問題,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的協助,加以評估、改善較有保障。

1.情緒起伏劇烈:當不能從事此事物時,便容易出現焦躁、坐立不安等情緒,甚至有過激言行、破壞、暴力行為的產生。

2.每天花費大量時間、金錢投入其中:從原先的一週1次,慢慢演變成一天數次,甚至每日10幾次;使用、進行時間越來越長才能滿足。或是,投入的金額越來越大,沒有評估自身消費能力時就要當心。

3.打亂以往生活作息:因此嗜好而熬夜、廢寢忘食、未做該做的事,甚至因此改變日常生活形態,且沒有愧疚感更要特別留意。

4.放棄原先興趣、愛好:對於過去喜愛的人、事、物失去熱情,提起不慾望。

5.人際關係受到影響:因沉迷特定事物而不和他人接觸、交談,甚至封閉自我。

家有青少年更要當心 家長做對這些事防成癮

尤其是,處於青春期階段的青少年因人格成熟度、心智年齡尚未健全。所以溫閔凱醫師建議,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爸媽們平時應多了解自身孩童的身心狀態,尤其是寒暑假期間更應注意其行蹤、生活作息,以了解孩子的改變。並且適度教導想要與需要的差別,以及做好約法三章,就是預防家中孩童對某事物過度成癮的關鍵。

就以夾娃娃機來說,建議家長不妨可和孩子共商遊玩時間。譬如,每週僅遊玩1~2天,每次進行3~5次,且家長也一同參與;透過親子共享、同樂的方式,就是能預防孩子沉迷其中、增加彼此互動,同時教導孩童金錢規劃觀念的好方法。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5/580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對於在心臟病發作中倖存下來的人來說,有一些令人擔憂的消息。1項新的研究表示,與心臟健康的人相比,曾經有過心臟病發作、心力衰竭或心律不整等疾病的人,罹癌風險增加了7倍以上,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年會。   這些發現基於1項長達數10年的研究,持續追蹤居住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55歲的王先生,平日身體硬朗很少看醫生,日前出現高燒、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經快篩證實為A型流感,雖即時予以克流感藥物治療,但數天後卻因胸痛、心跳急促而前來臺北慈濟醫院求診。   醫療團隊診視時發覺已出現呼吸窘迫、心搏過速且血壓不穩,趕緊會診心臟內科收治加護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我想要大家天天開開心心,我第二個願望是,我想要學跳舞…」《用心飛翔》影片中,來自一名年僅五歲、罹患第二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小女孩樂樂一個單純的生日願望,卻道出了在台灣上千名SMA病友家庭共同的困境,以及對生命無助的微小期望。一般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充滿期待的,第一次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婦女乳攝篩檢和子宮頸抹片篩檢,是婦女自我健康管理必要之事,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副院長黃仁杰表示,對防癌而言,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念,更重要是要行動。乳癌為婦女第一名癌症 定期篩檢預防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