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癌轉移腹腔怎麼辦?「化療三明治」提高存活率

根據衛福部201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國內胃癌於10大癌症發生率,男性排名第7位,女性發生率排名第10位,但兩者死亡率皆排名第6位,居高不下的死亡率,需大家嚴正以待。

胃癌轉移腹腔怎麼辦?「化療三明治」提高存活率

外科部主任謝茂志(右三)、醫師呂長運(右一)連袂發表「戰勝胃癌腹腔轉移」新療法的臨床個案。(圖片/北市萬芳醫院提供)

台北市萬芳醫院外科部主任謝茂志指出,胃癌是一胃部黏膜的病變,多數沒有明顯症狀,早期症狀與胃潰瘍相似,空腹或吃飽後常會出現上腹部不舒服,多數人常誤以為只是腸胃不適而輕忽,因此當病人確診胃癌時,有將近一半已是晚期。

胃癌轉移 「化療三明治」效果好

醫療團隊日前曾收治2位30多歲年輕女性,都因為腹痛及食量減少等問題求診,沒想到被診斷出「瀰漫型胃癌」且已有腹腔轉移,所幸經「雙向化學治療」合併「手術及腹腔熱治療」,病情都已獲得改善。

這種化療+手術+化療的「三明治」療法,有機會達到類似根除性手術的治療結果,延長病人生命期並獲得良好的生活品質;相較胃癌合併腹腔轉移的傳統治療,即使可以手術治療,短期內復發轉移的機率相當高,存活期通常少於1年。

胃癌轉移腹腔怎麼辦?「化療三明治」提高存活率

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常輕忽,一旦就醫治療,大多已屬晚期。

彌漫型胃癌 容易轉移復發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呂長運指出,胃癌來源大部分為胃腺癌,臨床可細分為腸型(intestinal type)及瀰漫型(diffuse type)2種。彌漫型胃癌又稱「皮革胃」,屬於胃腺癌最惡毒的一種,容易轉移淋巴、腹腔,且好發在年輕女性身上。

所謂「雙向化學治療」,就是同時使用傳統的全身化學治療(毒殺在組織中的腫瘤)及腹腔內化療(毒殺暴露於腹腔表面的腫瘤),達到內外夾攻的效果。待狀況改善後再進行「手術及腹腔熱治療」,即腫瘤減量手術及腹腔熱治療。

雖然目前國內胃癌治療以手術切除腫瘤為主,僅有約3成患者可早期發現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後5年內仍有4成患者會再復發或轉移,多數患者需再接受化學藥物治療,若是標準治療無效,患者就只剩安寧治療或緩和性症狀治療的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胃癌晚期5年存活率不到5%,但目前為止,萬芳醫院已陸續為21名胃癌合併腹腔轉移病人施予「雙向化學治療」合併「手術及腹腔熱治療」,目前存活最久者已經3年,而且無復發跡象,日常生活與常人無異。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0/580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亞洲首次靈性關懷國際研討會12月4日登場,首屆研討會以「全人醫療之靈性關懷-理論與實踐」為主軸,邀請美國、香港、台灣靈性關懷臨床實務的專家學者分享,透過跨宗教、場域、國家的交流與分組實作,讓靈性關懷深植醫療第一線,提昇台灣的醫療照護,邁向身心靈的健康平安。靈性關懷國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昨(5)日宣布由教育部、勞動部、經濟部與衛福部等4個部會管轄,總共有24個場所,不論公私立,在裡面服務的員工皆須打疫苗的政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再次說明細節:因應冬季的流感與國外流行的變異株等,指揮中心將標準提高來做因應。 ▲針對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6)日說明新增的境外移入病例,有媒體問到,Omicron如真的入侵台灣,是否有停課的準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依照現行的標準執行,而大規模全面停課,「疫情升級」的時候才會考慮。 目前在南非相當多Omicron確診病例,甚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76歲的張女士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骨質疏鬆,不過平常都有就醫追蹤與固定服藥控制,所以身體並無特別不適。前年因右膝退化性關節炎接受膝關節置換,當時麻醉方式為半身麻醉,接受麻醉後手術也順利完成,術後恢復良好,2天後便出院正常生活。但這次因為在陽台洗衣服時不慎滑倒,右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