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人要懂得愛自己 遠離乳癌妳應該知道這4種乳房篩檢

女人要懂得愛自己 遠離乳癌妳應該知道這4種乳房篩檢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關懷月,根據國健署公布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診斷出1萬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而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發生率高峰年齡介於45至69歲。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提醒所有女性朋友,雖然乳癌發生率集中於45歲以上族群,近年卻因飲食西化、生育晚、環境荷爾蒙等影響,有年輕化的趨勢,建議30歲以上女性,定期為自己安排乳房檢查。


要如何對付所有女性的頭號公敵「乳癌」呢?沈彥君整理出早期乳癌4種檢查方式:


1.乳房自我檢查:最簡易且適合各個年齡族群的檢查方式,利用平日沐浴時,5指平放滑按整個乳房至腋下,注意是否有腫塊、凹陷、異常分泌,或乳頭及皮膚有任何不正常變化。建議年滿20歲的女性都要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可選在月經後1星期左右。


2.乳房超音波:一般亞洲女性乳腺較緻密,若乳癌以腫塊方式呈現者,乳房攝影對於腫瘤的偵測敏感度會下降。乳房超音波可彌補乳房攝影的不足與盲點,適合較年輕的女性且無輻射線。


3.乳房X光攝影:X光檢查是目前醫學證實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其原理為使用X光透視乳房組織的影像,可用來偵測乳房的微小鈣化點或結構變形,有機會及早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


4.乳房零輻射磁振造影MRI:磁振造影檢查需施打顯影劑進行動態攝影,對病灶偵測有相當良好的敏感度,不具輻射線、可同時掃描兩側乳房且無疼痛感,排除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的缺點,是敏感度高且更完整的乳房檢查,更利於醫師精準判讀及提供後續臨床專科醫師治療依據。


國健署公布乳房X光攝影檢查服務,每年篩檢量約86萬人,可發現4,000多名乳癌個案。但因國內新冠疫情影響,導致民眾篩檢意願下降,相較109年同期篩檢數量減少約17.4%。沈彥君提醒所有婦女朋友,請務必安排乳房篩檢,若能及早發現,早期乳癌存活率5年超過9成,第1期乳癌更高達95%。只要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檢查,並及早接受治療,乳癌其實並不可怕。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補助第3代微脈衝黃斑部雷射 輔助藥物治療不惡化
▸3C高度使用者眼前出現黑點別輕忽 飛蚊症中醫可改善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一般每天掉50至100根頭髮屬正常現象,但如果超過這個數量,就需引起重視。掉頭髮影響外觀,讓人困擾,要根治,需從病因著手。氣候乾燥、壓力過大、清潔不當、過度吹整染燙頭髮、遺傳等因素都會導致掉髮脫髮,某些疾病也是罪魁禍首,比如貧血、甲狀腺機能異常、結核病、紅斑性狼瘡等,所以找準病因對症治...

閱讀詳情 »

寶寶出生後,新媽咪都希望能重獲昔日S曲線。產後你的腹部肌肉變得鬆弛,更容易囤積贅肉,加上懷孕時的大量攝入,一堆脂肪等著你解決!其實減掉產後肥並不難,只要你吃對、做對,定會事半功倍! 糾正老觀念,有助於恢復身材! 1 坐月子不是要你整天整天的躺在床上或吃或睡! 順產後2天,剖腹產後5天,即可下床走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四年前,正為事業衝刺的毛小姐,發現排便時有血便,以為是痔瘡問題,便求診希望切除痔瘡,沒想到,經過檢查後,竟診斷出罹患大腸直腸癌第二期,且腫瘤位置離肛門口僅有3.5公分,必須切除肛門至換人工肛門,妙齡的毛小姐不可置信,認為自己飲食正常,作息規律,怎可能罹癌?台灣腸癌病友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精緻化,「癌症」似乎已經變成一種國民病。55歲的黃姓婦人,因去年6月發現罹患第三期三陰性乳管型乳癌,雖進行多次化療,病情仍不見好轉,腫瘤在短短3個月中由7公分長大至12公分,患者因病況惡化且體力下降,遂轉至其他醫院進行治療。收治病例的台中醫院放射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