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女性尿失禁分4種 停經後婦女多合併2種常「溼」控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女性尿失禁在每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尤以中年女性最常見,通常年過65歲約5成都有尿失禁,年輕女性約1至2成病例,特別是產後婦女或肥胖,多半因為尿道鬆弛,較容易出現漏尿的困擾。


根據國際尿控制醫學會對尿失禁的定義是不自主性的尿液滲漏,且造成衛生和社交困擾。三軍總醫院泌尿科主任蒙恩醫師表示,女性尿失禁可分為4種:


1.應力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主要表現在咳嗽、打噴嚏、劇烈運動或腹壓增高如提重物時,尿液會外漏。


2.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因膀胱過動,膀胱肌肉層不自主收縮,常趕不及就尿出來。


3.混和型尿失禁:混和型尿失禁為前2者症狀都有。


4.滿溢型尿失禁:滿溢型尿失禁則因膀胱無力積尿過多滿出來,常見於失智、巴金森氏症及中風等腦部神經病變患者。


當中,急迫性尿失禁分布年齡層較廣,大多因年紀漸長而膀胱退化、神經較為敏感,60歲以後約2至3成會有膀胱過動症狀;應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尿道關不緊,當膀胱壓力突然升高時,就會漏尿,尤其常見產後、肥胖、遺傳等因素導致。而女性過了更年期常合併2種尿失禁症狀,若消極面對,對日常生活影響頗大。


尿失禁的治療須根據發生原因及嚴重程度採取適合的方式,蒙恩指出,急迫性與應力性尿失禁2者機轉不同,前者主要以行為和藥物治療為主,平時可以訓練膀胱,不要一有尿意就去解尿,或是可採取放鬆膀胱、抑制敏感、增加穩定性的藥物治療,若無效亦可施打肉毒桿菌;後者則因為骨盆底鬆弛、尿道支撐力不足,基本上藥物無法改善,平時可藉由凱格爾運動多加練習,漏尿嚴重時,則建議手術治療徹底改善。


早期針對應力性尿失禁的傳統手術如陰道懸吊術,開腹傷口面積大、疼痛度高,多已不採用;後來演進到在尿道下吊帶的治療方式,包括從腹直肌取1塊筋膜,製成長條自體吊帶,墊在膀胱頸處,缺點是傷口較大;目前的新發展是以人工網膜吊帶取代自體材料,置入尿道中段之下方維持支撐力,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感低,術後觀察排尿順利、翌日即可返家。9成患者不會再漏尿,約可維持5至10年。手術後3個月內禁提重物,避免劇烈運動,4至6周暫停性生活,能有助人工網膜能順利與肌肉組織結合、避免移位


蒙恩建議,有輕微漏尿症狀的女性,平時可藉助正確的提肛運動,或到醫院透過生理回饋儀、磁波儀,鍛鍊骨盆腔底的肌肉收縮及強度,肥胖者應減重,平時避免提重物及少喝含咖啡因的刺激性飲料或過量的水,少碰菸酒,都能降低尿失禁的困擾。並提醒更年期後的女性若漏尿需使用護墊、或換好幾條內褲時,不要隱諱就醫,以免引發尿路感染等其他問題。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夏日溫度攀升至38度高溫 這2類人更應注意防曬
▸疫情解封正逢畢業求職潮 打理門面牙科整牙、美白夯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癌症治療會導致癌症病患承受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對於家庭更是產生了影響;因此,癌症整體預防及臨床輔助愈來愈受重視,「癌症整合治療」也成為新趨勢。國內外諸多癌症專家並呼籲民眾要重視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的飲食療法,「因為食物本身就是我們一日三次的化療」。 癌症治療有「抗血管生成療...

閱讀詳情 »

許多人都覺得隔夜茶不能喝,說法很多,其中比較「危言聳聽」的說法是,喝隔夜茶會得癌症,其實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隔夜茶之所以不宜用,是因為時間過久,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但未變質的隔夜茶,在醫療上自有妙用。   一、抗癌 抗氧化   茶水放置時間長了會變為紅褐色,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維持外表無疑是每個女人人生中最大的課題,不論是減肥塑身或是化妝保養,大家都希望能夠放慢歲月流失的速度。不少女性上班族表示,不願懷孕生子的理由,一方面擔心職場對有孩子的女性不友善,一方面更擔心自己的外貌走樣。有2個小孩的38歲職業婦女Mandy(化名),生子後小腹凸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癌細胞轉移接受化療後, 目前病情穩定,那我應該可以停藥了吧?」這是臨床上常遇見乳癌轉移患者的問題之一,新光醫院乳癌中心主任鄭翠芬醫師指出,許多轉移性乳癌患者在癌細胞轉移接受化療後(約6-8次療程)病情穩定,常以為就此中止治療;其實,雖然化療結束了,但是微小癌細胞還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