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如何掌控力度要點“不要發力揮桿

“飄渺的理論”教導我們說:揮桿要保持放鬆,注意節奏,不要發力揮桿,保持75%的力道剛好。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說:匯豐和沃爾沃現場那幫傢伙是玩命地揮桿。

是理論有問題?是職業們太強悍?還是我們愛好者水平太差?

我覺得之所以有這樣一個疑惑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把職業們身體劇烈的製動理解成為發力揮桿了。

“制動”是物理中的“近端制動遠端加速”的慣性表相,就像助跑著的標槍運動員突然蹬地停下後,奮力把標槍投出去一樣。同樣的物理現像還有:高速行駛的汽車撞樹後,副駕駛破窗飛出車外一樣,慣性使然。

高爾夫揮桿中的身體制動(針對擺式)-----在揮桿中,通過蹬伸(身體踝、膝關節、胯關節角度的槓桿變化)完成了對“身體的加速”,然後通過腿部、胯部、肩部的有序制動(關節角度停止變化+身體部分肌肉瞬間收緊形成了製動)完成了能量的轉移,最後達到了以“左臂以左肩為軸的擺動”。

外在的形體表象就是教學中的“撞牆理論”“頭在球後” “踩西紅柿”

撞牆理論—在揮桿中,彷彿左側有堵牆,堅決不能超過(不知道教練們的表述能力太差,還是故意要把學員弄糊塗,非得把牆弄進來,其實的目的就是要在合適的時機完成下肢的製動)頭在球後---頭要在球後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在下肢、胯制動後,頭部不能移動,以保證所有的能量(慣性)都能用在對左臂的加速上(如果頭部移動的話,就會消“耗掉大量慣性”);頭部不動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是,通過保證頭部的穩定來穩定左肩(左臂穩定的軸),進而保證左臂穩定地擺動。

所以說,職業們是通過一個劇烈的“蹬伸制動”來完成一個“平順快速的左臂擺動”,理論上製動的越猛烈對於末端的加速約有利,例如,汽車沒有減速地撞樹的話,副駕駛飛的會越遠。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不要看職業們的形體變化是否激烈,關鍵是看左臂是否順暢擺動。不要把劇烈的身體制動理解為用力揮桿了。

當然,也一定存在著,職業們的控制能力超強,也就是說---他們具有在保證精準度的情況下,做出最劇烈的製動,來換取高速的擺動,已達到長距離擊球的目的。

還有一個原因---用轉式揮桿來驅動的揮桿模式,就是需要快速的揮動,不存在身體制動的因素,這恰恰是轉式要求身體有非常好的柔韌性的原因,也恰恰是一種完美但難操作的揮桿模式了。


相關推薦

目前正在參加澳洲網球公開賽的台灣一姊謝淑薇,先傳出好消息,她在一月份的好表現,獲選WTA每月最佳好球,另外詹家姊妹在澳網熱身賽,拿下女雙亞軍,展現優異的近況,不過盧彥勳則是在在澳網男單第一輪落敗,無緣挺進第二輪。台灣一姊謝淑薇在澳網開打前,獲選WTA一月最佳好球,這是她在阿布達比女網第二輪一個精彩的...

閱讀詳情 »

大聯盟自由球員市場,最大咖的球星包爾(Bauer)確定落腳道奇隊,將簽下3年1.02億美金,大約28億多台幣的合約,如願成為史上年薪最高的球員,雖然道奇還沒宣布這件事,不過重度使用社群媒體的包爾,已經製作一支影片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高調昭告天下。出身加州的Trevor Bauer,選擇為家...

閱讀詳情 »

日本抗癌游泳選手池江璃花子,復出後在日本游泳公開賽,女子50公尺自由式項目,拿下銀牌站上頒獎台,目前池江璃花子的最快成績,距離奧運A標只0.14秒,仍有機會挑戰東京奧運,池江璃花子賽後激動落淚,表示接下來都會以金牌為比賽的目標。復出後持續參賽,抗癌女鬥士日本游泳選手池江璃花子,這回在日本游泳公開賽露...

閱讀詳情 »

台灣新職籃PlusLeague,今晚的第二場比賽,戰績第一的勇士隊,竟然82比97,慘輸給領航猿隊,在過年封關前,吞下本季首度的二連敗。戰績第一的勇士,前一場輸給夢想家,吞下本季第二敗,來到桃園挑戰領航猿,一開始又犯了慢熱的毛病聯盟得分王里德,投進這記3分球,一開賽,領航猿投籃命中率超過5成,26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