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如何掌控力度要點“不要發力揮桿

“飄渺的理論”教導我們說:揮桿要保持放鬆,注意節奏,不要發力揮桿,保持75%的力道剛好。

“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說:匯豐和沃爾沃現場那幫傢伙是玩命地揮桿。

是理論有問題?是職業們太強悍?還是我們愛好者水平太差?

我覺得之所以有這樣一個疑惑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把職業們身體劇烈的製動理解成為發力揮桿了。

“制動”是物理中的“近端制動遠端加速”的慣性表相,就像助跑著的標槍運動員突然蹬地停下後,奮力把標槍投出去一樣。同樣的物理現像還有:高速行駛的汽車撞樹後,副駕駛破窗飛出車外一樣,慣性使然。

高爾夫揮桿中的身體制動(針對擺式)-----在揮桿中,通過蹬伸(身體踝、膝關節、胯關節角度的槓桿變化)完成了對“身體的加速”,然後通過腿部、胯部、肩部的有序制動(關節角度停止變化+身體部分肌肉瞬間收緊形成了製動)完成了能量的轉移,最後達到了以“左臂以左肩為軸的擺動”。

外在的形體表象就是教學中的“撞牆理論”“頭在球後” “踩西紅柿”

撞牆理論—在揮桿中,彷彿左側有堵牆,堅決不能超過(不知道教練們的表述能力太差,還是故意要把學員弄糊塗,非得把牆弄進來,其實的目的就是要在合適的時機完成下肢的製動)頭在球後---頭要在球後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在下肢、胯制動後,頭部不能移動,以保證所有的能量(慣性)都能用在對左臂的加速上(如果頭部移動的話,就會消“耗掉大量慣性”);頭部不動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即是,通過保證頭部的穩定來穩定左肩(左臂穩定的軸),進而保證左臂穩定地擺動。

所以說,職業們是通過一個劇烈的“蹬伸制動”來完成一個“平順快速的左臂擺動”,理論上製動的越猛烈對於末端的加速約有利,例如,汽車沒有減速地撞樹的話,副駕駛飛的會越遠。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不要看職業們的形體變化是否激烈,關鍵是看左臂是否順暢擺動。不要把劇烈的身體制動理解為用力揮桿了。

當然,也一定存在著,職業們的控制能力超強,也就是說---他們具有在保證精準度的情況下,做出最劇烈的製動,來換取高速的擺動,已達到長距離擊球的目的。

還有一個原因---用轉式揮桿來驅動的揮桿模式,就是需要快速的揮動,不存在身體制動的因素,這恰恰是轉式要求身體有非常好的柔韌性的原因,也恰恰是一種完美但難操作的揮桿模式了。


相關推薦

中華職棒LAMIGO桃猿上周三閃電宣布轉賣後,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隔天表示願意協助尋找買家,週六看球時表示本來要簽約沒簽成很可惜,今天更重砲批評民進黨介入讓買賣破局。LAMIGO球團下午發表聲明,上周的確先後與富士康經理人以及郭台銘見面,但沒有談到轉賣更沒有提到價碼,否認了郭台銘的說法。(陳楷...

閱讀詳情 »

川崎宗則要來台灣了,中職第五隊味全龍宣布重磅消息,將邀請這位日本名將,來台擔任客座教練。味全龍在社群粉絲團公布訊息,在台美日都享有超高人氣的川崎宗則,將於13號在台灣舉辦球迷見面會。此外,還邀請前興農牛傳奇洋將威納斯,和川崎宗則聯手指導後進,至於媒體報導紅襪球星曼尼、台灣左投郭泓志也可望加入教練團,...

閱讀詳情 »

生涯一共26座大滿貫單打冠軍的超威風組合,小威和莫瑞的搭檔每次出場都是焦點,混雙第二輪對上美法聯軍組合,連不得分都很有戲。小威前排失誤,真情流露球迷大讚,那既然網前討不著便宜,還是會到自己熟悉的底線吧。連溫網大草坪應該都聽的到的獅吼功,小威大對角致勝,拿下第一盤,二盤就靠莫瑞來解決了,他擊出致勝A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