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如何處理隔夜菜? 營養師整理7大重點這樣做安心吃!

如何處理隔夜菜? 營養師整理7大重點這樣做安心吃!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藝人錦雯媽媽生性節儉,常吃隔夜菜,不料,卻上吐下瀉,緊急送至急診就醫,確診為食物中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指出,隔夜菜可以吃,但必須注意保存、加熱,否則容易孳生病菌,引發食物中毒。


張瑄筠說,造成食品中毒的3大病菌為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只要隔夜菜處理得當,加溫超過70℃以上,且不要重複加熱,就可降低食用風險。該如何處理隔夜菜?張瑄筠提出7大重點:


▸重點1:先分裝


在料理大份量菜餚時,如滷肉、燉雞、咖哩等,建議先行分裝。不要整盤上桌,吃剩的再分裝,若菜肴已經沾染到口水,容易增加細菌汙染風險。


▸重點2:在1小時內要放冰箱


當餐沒吃完的食物,或是在外的打包菜,應在1小時內要放進冰箱,以免變質。


▸重點3:注意保存時間


料理過的食物放在冰箱冷藏,最多保存1至2天,不要超過3天。至於冷凍期限最長1個月。


▸重點4:不用電鍋保溫


隔夜菜不宜用電鍋保溫,因為電鍋保溫時,溫度低於60℃,更適合病菌孳生。


▸重點5:需70℃以上加熱,且不可反覆加熱


不管是電鍋加熱,或是微波,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復熱以1次為宜,不可反覆加熱。


▸重點6:海鮮類不適合隔夜


海鮮類食物(鮪魚、鯖魚、鰹魚等)不宜當為隔夜菜,應當餐食用完畢。


▸重點7:挑選適合的蔬菜


一般綠色青菜在重新加熱後,顏色不好看,口感也較差,不適合當隔天便當菜餚,建議多使用茭白筍、玉米筍、高 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等。


至於儲存隔夜菜也是1門學問,張瑄筠建議,選擇不鏽鋼與玻璃材質較安全,塑膠容器在清洗時,容易出現刮痕,較易藏汙納垢。此外,應定期清洗盒蓋內側矽膠條環,以免孳生黴菌和細菌。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苗在台灣從滯銷貨,因本土疫情轉變成搶手貨,明(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配發地方15萬劑,首先提供醫事、防疫、警消等高風險族群,原先開放後續列公費與自費族群可能要再等等;另外,縣市政府提出自購疫苗,中國大陸表達「提供」我方疫苗,指揮中心強調,疫苗重點在安全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雙北地區新冠疫情未見降溫,今(26)日新確診239例,校正回歸323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啟動「北患南送」與「2人1室」,希望能紓解雙北醫院醫療負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原則上已在醫院治療患者「南送」不多,多是在中南部集中檢疫所確診者,就近轉送鄰近醫院,目前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1名新冠死亡個案,分別為9男2女,年齡介於50至70多歲,創下單日死亡病例最多紀錄。同時根據指揮中心資訊,案4273在4月下旬入院,疑似院感染死亡;案5869在5月25日經發現倒臥公寓,送醫宣告死亡,今日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本土確診數上升633例!今(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302例本土個案,與校正回歸331例,同時也有境外移入2例,增加本土個案中,台北市308例與新北市254例全國最多,外島連江縣也淪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未戴口罩,與娛樂場所非法營業,開始嚴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