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如何處理隔夜菜? 營養師整理7大重點這樣做安心吃!

如何處理隔夜菜? 營養師整理7大重點這樣做安心吃!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藝人錦雯媽媽生性節儉,常吃隔夜菜,不料,卻上吐下瀉,緊急送至急診就醫,確診為食物中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指出,隔夜菜可以吃,但必須注意保存、加熱,否則容易孳生病菌,引發食物中毒。


張瑄筠說,造成食品中毒的3大病菌為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只要隔夜菜處理得當,加溫超過70℃以上,且不要重複加熱,就可降低食用風險。該如何處理隔夜菜?張瑄筠提出7大重點:


▸重點1:先分裝


在料理大份量菜餚時,如滷肉、燉雞、咖哩等,建議先行分裝。不要整盤上桌,吃剩的再分裝,若菜肴已經沾染到口水,容易增加細菌汙染風險。


▸重點2:在1小時內要放冰箱


當餐沒吃完的食物,或是在外的打包菜,應在1小時內要放進冰箱,以免變質。


▸重點3:注意保存時間


料理過的食物放在冰箱冷藏,最多保存1至2天,不要超過3天。至於冷凍期限最長1個月。


▸重點4:不用電鍋保溫


隔夜菜不宜用電鍋保溫,因為電鍋保溫時,溫度低於60℃,更適合病菌孳生。


▸重點5:需70℃以上加熱,且不可反覆加熱


不管是電鍋加熱,或是微波,中心溫度須達70℃以上,可消滅大部分病菌。復熱以1次為宜,不可反覆加熱。


▸重點6:海鮮類不適合隔夜


海鮮類食物(鮪魚、鯖魚、鰹魚等)不宜當為隔夜菜,應當餐食用完畢。


▸重點7:挑選適合的蔬菜


一般綠色青菜在重新加熱後,顏色不好看,口感也較差,不適合當隔天便當菜餚,建議多使用茭白筍、玉米筍、高 麗菜、蘿蔔、菇類或冷凍花椰菜等。


至於儲存隔夜菜也是1門學問,張瑄筠建議,選擇不鏽鋼與玻璃材質較安全,塑膠容器在清洗時,容易出現刮痕,較易藏汙納垢。此外,應定期清洗盒蓋內側矽膠條環,以免孳生黴菌和細菌。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位巴金森氏症末期合併失智症末期的阿蘭奶奶,在一年內退化到完全失能。隨著疾病的進展跟體力的衰弱,阿蘭奶奶進出醫院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家屬已疲於奔命。家屬和醫師溝通後,決定將奶奶轉為居家安寧,最後在子女們的陪伴下安詳往生。病友心聲誰能知  善終讓人尊嚴活臺北市立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多歲男性,因工作需要高雄台北兩地跑,在爸爸建議下開始吃檳榔提神,沒想到這一吃就吃了快十年,直到近來爸爸嘴突然張不開,就醫檢查後,發現是口腔癌,甚至脖子的淋巴結也已經轉移,確診為癌症末期,讓這名男性趕緊戒掉檳榔,且接受口腔篩檢,但卻被發現頰黏膜處有紅白斑,進一步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政府目前積極推行南向政策,國人與東南亞地區民眾經商、旅遊等交流已更加頻繁,然而在防疫的部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指出,鑒於疫病的傳播風險及特性,高雄市自去年起已將登革熱決戰境外、防堵病毒入侵等邊境檢疫措施,列為市府防疫重點工作。並自今年推動「決戰境外-安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患有妊娠糖尿病婦女,因忙於照顧家庭,未按醫師提醒定期回診追蹤血糖,且平時不忌口、未控制飲食,又疏於規律運動,直到意外昏倒送醫,經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支架,才從鬼門關搶救回一命。糖尿病患年輕化 慎防心血管併發症 員林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陳育正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