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威而鋼新用途? 美研究:似能對抗阿茲海默症引發之失智

威而鋼新用途? 美研究:似能對抗阿茲海默症引發之失智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外電報導】長期研究威而鋼對腦部作用的美國科學家指出,「威而鋼可能同時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有效藥物」。克里夫蘭研究團隊分析美國健保資料庫中,多達700多萬位患者的醫學統計數據,發現有在服用威而鋼的男性相較未服用者,似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之風險,接著進行進一步研究,結果令人振奮。初步研究成果發現,威而鋼能作用於一般所知造成失智現象之腦部異常蛋白質堆積。專家們表示,這項發現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只要經過後續研究能夠進一步證實的話,使用已存在的藥物治療,不論是在藥物價格、研究花費時間、取得用藥資格等等,效率皆遠快於研發新藥。

改善血流狀況 臨床研究可用於多種疾病

威而鋼,亦可稱西地那非,因其主要藉由放鬆或擴展血管來改善血流情形,故原先多作為心血管方面藥物。而後續研究發現,它在其他部位也有相似功效,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作用於生殖器動脈,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不僅如此,後來發現威而鋼臨床上還能用於治療肺高壓。

因該藥對於血管及血流的明顯作用,科學家們近來也開始研究威而鋼是否可幫助因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導致腦部損傷,進而引發之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該病是發生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之失智症,而現在科學家們相信此藥也能同時改善阿茲海默症。

初步實驗成果公開 「這兩項」提供未來研究新方向

雖然阿茲海默症造成失智的根源尚未明朗,但根據至今相關研究已知,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常伴隨大量異常蛋白質堆積,包含β澱粉樣蛋白及tau蛋白。隨著年齡增長,多數人都可能觀察到此現象,但阿茲海默症患者堆積量相較之下明顯更多,且一開始多堆積在腦中記憶形成區域,而後往其他區域蔓延,最終腦部全體皆受影響。

克里夫蘭團隊於此次研究中發現:

(1)使用高劑量的威而鋼(高於一般人使用的劑量),進行人體組織切片研究發現,該藥有加強腦部神經突細胞生長,同時減少tau蛋白堆積的現象。

(2)根據健保資料庫中針對藥物流行病學,長達六年且包含723萬以上個案之數據統計,使用威而鋼的患者相較從未使用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例觀察到69%發生率的降低。

未來可能成為失智用藥? 專家:正制定後續研究計畫

研究團隊領導人、克里夫蘭醫學中心Feixiong Cheng博士表示,此項研究成果非常激勵人心,但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Feixiong Cheng說:「因為我們的發現僅能提出使用威而鋼與阿茲海默症發生率之間的關聯性,仍有許多資訊需深究,目前也在擬定相關研究計畫,以及二期隨機臨床試驗,期望不久的將來,可證實威而鋼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臨床效益。」


資料來源:

《Nature Aging》-Endophenotype-based in silico network medicine discovery combined with insurance record data mining identifies sildenafil as a candidate drug for Alzheimer’s 

《BBC》Viagra may be useful against Alzheimer's dementia

《Alzheimer’s association》Basics of Alzheimer's Disease

【延伸閱讀】

阿茲海默症與ApoE4有關 基因檢測超前部署防失智

失智症藥物治療效果差? 專家解析「非藥物治療」防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2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食道癌是十大癌症年輕化之首!平均每兩年減少1歲!肝膽腸胃科醫師分享臨床經驗指出,甚至有年僅20歲的男大生,因夜夜高粱、每天至少2包菸、還有嚼食檳榔的習慣,日積月累下,便導致頭頸癌和食道癌雙癌並生。負責收治該名男大生的高雄義大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王文(王侖)表示,從近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腸病毒就診人數再創今年新高!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數,高達2萬5千多人,比前一周新增6千人,造成全台459個班級停班課。另外,也出現今年第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所幸及時就醫並轉診大醫院治療後,已康復出院。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腸病毒急診就診千分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這兩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食藥署預告將訂定「應辦理檢驗之食品業者、最低檢驗週期及其他相關事項」草案,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的「食品三級品管」概念,公告業者將於今年12月31日起正式實施強制性檢驗,未依規定落實者,最高可罰新台幣300萬元。食藥署姜郁美副署長表示,首波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35歲的張先生,近幾個月因解尿次數增加、持續尿意感及排尿困難,嚴重影響生活作息。經醫師診查後,發現攝護腺並無明顯肥大,但有局部壓痛與結節徵象,且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仍不見成效,進一步做攝護腺按摩後的尿液滴蟲感染檢查,結果呈現陽性。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林儒廷表示,攝護腺炎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