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長巨大子宮肌瘤 自然孔內視鏡切除不留疤

婦長巨大子宮肌瘤 自然孔內視鏡切除不留疤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50歲的王姓婦人長期貧血、體力虛弱,容易頭昏眼花、心悸及頻尿,腹部可摸到突起物已達4年,像懷孕5個月肚皮大小。婦產科診治發現巨大子宮肌瘤,經陰道自然孔道內視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後,順利切除重達1250公克子宮肌瘤,手術過程約2小時,出血量僅50c.c.,術後第2天順利出院,婦人腹部完全沒有疤痕,術後幾乎無疼痛。

從人體本來存在的開口進行手術 降低出血狀況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婦產科主任唐逢翔表示,經陰道自然孔道內視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主要依循自然解剖構造,從人體本來存在的開口來進行手術,當體表不再被切開,能夠避免一些神經疼痛,出血狀況因此能降低,手術時間也能節省。

王姓婦人術後隔天就能下床自如,由於腹部沒有傷口,亦可進行正常盥洗,不用擔心傷口問題,原本的貧血、頻尿及腹部壓迫問題皆已消失,更開心沒有手術造成的疤痕。

子宮肌瘤症狀並不明顯

唐逢翔主任表示,大部份婦女若有子宮肌瘤,症狀並不明顯,臨床最常見的症狀是經血量增加、骨盆腔慢性疼痛、壓迫泌尿系統造成頻尿、解尿困難等,經臨床醫師診斷施以藥物治療無效者,才會進一步建議手術切除。

此種創新經陰道內視鏡手術更合乎人解解剖生理構造,較能提早截斷子宮動脈降低出血量,並且不刻意在體表劃開傷口,可以達到較少出血量、減輕術後疼痛感、縮短術後恢復時間,以卵巢輸卵管手術的病人在術後8小時疼痛指數皆降為0。但此項手術須利用一些自費器械,預估花費5至7萬元。

嚴重腹部沾黏、無性行為者 不適用自然孔道內視鏡手術

唐逢翔主任提醒,並非每個病人都適合經陰道內視鏡手術,一些嚴重腹部沾黏或歷經多次開腹手術過的患者,或無性行為者,就不太適合這種自然孔道內視鏡手術。此種病人可選擇單孔腹腔鏡手術,除必須在肚臍上留下約2公分疤痕外,其他包含術後的痛及恢復,亦可令病人達到滿意效果。(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7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2021.07.06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6日為止,已經有706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人體需要許多營養物質維持機能正常運作,其中維他命D除了幫助身體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也能提升整體免疫能力,近期更有研究指出,體內維他命D濃度較高的人,感染武漢肺炎機率較缺乏的更低,然而根據《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的數據顯示,約有6成國人缺乏維他命D,竹山秀傳醫院外科醫師蘇啟成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距離3警戒期限7月12日僅剩不到1周,多個縣市都恢復「+0」個案數,今(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27例本土個案,台北市14例最多,新北市11例次之,彰化縣有1名個案外,屏東Delta群聚再增1人,增加17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多數新增病患未有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受疫情影響,全台幼托園所持續停課,4歲「小羽」自停課在家,因無處消耗體力和探索學習,每天都挑戰父母忍耐極限,親子衝突戲碼天天上演,爸媽崩潰怒蓋「罰站樓」。復健科醫師建議,以認知/知覺功能為基礎,輔以感覺動作,善用家中物品和發揮創意,能促進親子互動學習,讓彼此關係更緊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