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善用情緒光譜幫助孩童學習情緒表達 增進親子雙向互動

善用情緒光譜幫助孩童學習情緒表達 增進親子雙向互動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受疫情影響,全台幼托園所持續停課,4歲「小羽」自停課在家,因無處消耗體力和探索學習,每天都挑戰父母忍耐極限,親子衝突戲碼天天上演,爸媽崩潰怒蓋「罰站樓」。復健科醫師建議,以認知/知覺功能為基礎,輔以感覺動作,善用家中物品和發揮創意,能促進親子互動學習,讓彼此關係更緊密。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因減班、停課和限制外出,對於家有學齡前或特殊障礙孩子(發展遲緩、過動)的家長是一大挑戰。由於孩童缺乏社交和戶外活動,使得大腦無法有效處理身體感官系統接收到的訊息,容易產生焦慮、擔憂、恐慌等負面情緒,因而影響彼此的耐心,使得孩子不受控時,大人也變得暴躁易怒。這也是每當疫情趨緩,民眾都亟欲出門遊玩的原因。


職能治療師施益湋則指出,成熟的知覺/認知功能,會發展出合適的情緒行為,有助互動和學習。但學齡前或特殊障礙小朋友,如發展遲緩、泛自閉症障礙症候群、過動兒,這部分的功能尚未發展成熟,容易在互動過程中失去耐心,而產生不適當的情緒行為。


加上生活失去目標(如防疫關在家)時,大腦就會過度鬆懈,使情緒行為不受控制;施益湋建議,可透過親子DIY遊戲幫助大腦重新啟動,運用「任務導向理論」和善用時間作息表,讓孩子藉著好奇心,藉由遊戲探索環境事物。當管控情緒的前額葉將注意力放在活動目標上,情緒行為就會趨於穩定。


舉例來說,家長可與小朋友一同手作故事書或日記本,運用紙張或不織布,將家中的小物、飾品、報紙和雜誌等,用剪、撕、黏的方式完成立體書,或是透過影子和光的特性,製作影子畫、光影手電筒、手影小劇場等。讓遊戲和生活環境元素結合,引導孩子發揮創意,決定當天的作息和遊戲活動,將遊戲任務回歸孩子,就能於疫情緊繃時期,讓親子關係更緊密。  


周立偉提醒,親子互動是彼此互相了解與學習的過程,以初心、一致、學習面對衝突與情緒。善用情緒彩虹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透過色彩的協助,搭配DIY遊戲,就能幫助孩童學習情緒表達,可達到親子雙向互動的效果。


更多NOW健康報導
▸肥胖族群染疫重症死亡風險倍增 減重補充斷食水健康瘦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進入歲末「跑趴季」,你難免大啖美食,甚至與朋友家人暢飲酒精飲料,結果隔天醒來,全身無力,肌肉痠痛,甚至頭痛不已,出現熟悉又痛苦的「宿醉」,趕緊搜尋解宿醉秘方,硬著頭皮去上班,後悔不已。事實上,目前仍沒有有效解宿醉的方法,但宿醉還是有辦法避免。宿醉症狀有這些 喝越多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四名的腦血管疾病,每年奪走約1萬多人的生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一名77歲王爺爺(化名)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日前在家中發現肢體無力,疑似腦中風現象,家人緊急撥打119好在消防人員處理得當,送抵雙和醫院施行靜脈血栓溶解劑,所幸治療後,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連假將近,加上寒冷天氣,朋友約吃火鍋、公司尾牙聚餐,大小聚餐不斷,千萬別仗勢年輕「百無禁忌」的吃!過量加工或高糖、高脂肪飲食,除了會增加肥胖、心臟病及糖尿病的風險,也和憂鬱情緒有關。根據一份2019年10月發表於線上《PLOS ONE》研究指出,增加水果、蔬菜、魚和橄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我想要站起來,至少在客廳走來走去」,這是高齡90歲薛鄭阿嬤跌倒臥床後,展開生活訓練時,她與職能治療師許下的心願。從使用電動床縮短臥床時間,站立式輪椅重新練站,到拿起助行器踏出步伐,薛鄭阿嬤堅毅的生活訓練過程,在〈起床任務〉網路影片中感動紀錄。 「居家好鼓勵計畫」 幫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