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期間病患、家屬壓力大 臺中榮總建立溝通橋梁

防疫期間病患 家屬壓力大 臺中榮總建立溝通橋梁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21年5月疫情升溫,在三級警戒下,民眾盡量避免外出,降低群聚感染,在醫院裡也延後非緊急的手術、檢查與住院,然而癌症病人卻面臨著擔心新冠肺炎感染,一方面卻又害怕因為延後治療而讓疾病有所變化,此時就凸顯醫院與癌症病人的順暢溝通的重要性。

疫情減少非急性住院 家屬情緒壓力大

某天腫瘤個案管理護理師接獲門診護理師來電,「學姊!有位家屬情緒很激動,能請妳協助嗎?」。個管師馬上到診間了解情況,原來因為疫情減少非急性的住院,所以醫師請病人改為門診化學治療。

然而,病人化學藥物滴注需要兩天的時間,意味著病人需要使用攜帶式化學治療輸液器將化學藥物帶回家。多重的改變讓原本個性就較緊張的家屬變的更加焦慮,「剛剛護理師說藥要帶回家,怎麼照顧?如果我沒顧好,我先生會不會有危險?」、「藥滴完是我要幫我先生拔針嗎?我不行,好可怕…」。一連串的壓力,讓病人太太崩潰的哭了,根本無法聽進門診護理師的說明與衛教,於是開啟了那通求救電話。

個管師建議良好醫病關係 減輕家屬擔憂 

個管師在病人治療期間持續關心,也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她靜靜地陪伴,安撫與同理病人及家屬的擔憂。等太太情緒和緩後,開始說明更改治療流程的原因、安全性並提供攜帶式化學治療輸液器衛教單張、衛教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給予錯誤觀念的澄清、親自帶著他們走一次流程,也告訴他們回家後有問題都可以電話詢問。

癌症病人壓力大 對症下藥治療

疫情嚴峻時,個管師們陸續接到病人電話表示害怕就診安全、諮詢是否需要延後治療或檢查,但又對治療延遲感到擔心,個管師們傾聽與病人討論出最適合的調整方式;臺中榮總癌症防治中心李旭東主任表示,癌症病人在這段時間,對於需要密集到醫院治療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此醫病之間的關懷、溝通與討論就更加重要。

【延伸閱讀】

卵巢癌年輕化 BRCA基因突變機率高

疫情引發情緒浮躁不安 身心科醫師憂:自律神經失調恐暴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6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莫德納疫苗來了!國內自9/28日起將提供70歲以上長者接種第二劑,已知施打第二劑疫苗能增加保護力,但仍有不少長輩擔心第二劑mRNA疫苗副作用較強,害怕身體承受不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於26日記者會提醒,若有慢性病且情況不穩定時,則建議暫緩施打。第二劑嚴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醒,64歲以上符合牛津AZ第2劑長者,與符合高端疫苗第2劑民眾,意願登記至9月29日中午12時,將在10月6日至12日施打,輝瑞BNT因供貨不如預期,第10期未規劃預約,校園也將暫停。 ▲第10期新冠疫苗施打日程。(圖/中央流行疫情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原訂第10期疫苗施打包含輝瑞BNT疫苗,但因應供貨延遲,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先排除輝瑞BNT登記,並且國中小集體接種也將暫停接種;另外日本訂出疫苗護照可減少入境檢疫天數,但不包含台灣自製高端新冠疫苗。 同時,原訂第10期疫苗施打包含輝瑞BNT疫苗,莊人祥解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增加1名新冠本土個案,沒有個案接觸史與疫苗接種史,但因PCR檢驗Ct值偏高,衛生單位將檢驗血清抗體;另外,境外移入增加6名個案中,5例曾打疫苗1例符合突破性感染。 ▲9月28日新冠肺炎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