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媽祖也不能保護你 繞境做「足」準備防水泡

媽祖也不能保護你 繞境做「足」準備防水泡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大甲媽祖繞境進香」從4/8晚間起駕,進行為期9天8夜的活動,民眾最常發生腳長水泡的狀況,而有些老人家使用偏方(如貼藥布)來治療水泡,反而導致細菌感染。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陳世宜醫師表示,若水泡面積小且沒有開放性傷口時,不要自行弄破表皮,避免患部受感染;如果水泡過大、發紅或發熱,就應立即求助專業的醫護人員。

長者常用偏方治療水泡

幾乎每年都會隨行的童綜合醫院中級緊急救護技術員白圓宏表示,民眾最常出現腳長水泡,而有些老人家使用偏方來治療水泡,如將針穿線後再穿過水泡,利用引流方式將水泡的水延著線流出;還有要長水泡前,在紅腫患部貼上藥布等。這些偏方療法常常導致民眾因為細菌感染而求助。

小水泡通常會自行痊癒

因為繞境需要長途步行,所以腳與鞋子長時間接觸摩擦而容易長出水泡。陳世宜醫師表示,當水泡面積比較小且沒有開放性傷口時,通常不用特別護理就能自行痊癒,建議不要自行弄破表皮,避免患部受感染,有時可貼藥水膠布遮蓋水泡進行保護。 

大水泡應立即求助醫護

如果水泡體積過大、患部因感染而發紅或發熱、患部有膿狀液體流出時,就應立即求助專業的醫護人員,以避免讓症狀加重或出現其他感染問題(如皮膚潰爛、蜂窩性組織炎、細胞壞死等);另外,罹患糖尿病、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民眾,無論水泡大小,都應交由專業醫護人員來進行患部治療處置。

預防水泡做足準備就OK

陳世宜醫師呼籲,穿著合適好走的鞋子、不要穿新鞋、走路時穿著兩雙襪子(減少摩擦)、攜帶足夠的襪子進行替換(保持乾爽)、鞋內置放防滑內墊(減少滑動摩擦)、腳上塗上一層薄薄的凡士林、在經常起水泡的部位貼上膠布等都是預防水泡發生的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4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9歲老翁,近來發現看東西常常看到黑影,就連看樓梯時,也絕得扭曲變形,日前更因不小心在浴室跌倒,驚見白牆上出現30公分大黑洞,一度造成驚嚇,所幸經兒女帶至醫院檢查後,發現右眼視力僅剩0.3,確診為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所導致。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已成老年人失明主因經醫師...

閱讀詳情 »

氣候多變,季節交替,門診因為暈眩症求診的人增多。我國有高達20%的人有暈眩失衡的問題,你有暈眩的困擾嗎?現在讓名醫陪您一起征服眩暈!9月9日「眩暈失衡之中西醫整合治療」講座,現正免費報名中。 引起眩暈的原因有很多,通常與腦神經及內耳平衡失調有關,輕微的只是偶發,造成天旋地轉,吃藥或休息即可康復,但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期高血壓原料藥含NDMA動物致癌成分事件連環爆,讓民眾不禁開始質疑,自己吃的藥是否安全?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恐慌而貿然停藥;醫師提醒,患者自行停藥會對身體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根據2018年5月台灣高血壓學會發布的「高血壓認知大調查」發現,逾半數高血壓患者曾自行增減或停用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古早味零嘴包裝 毒品更多樣化新興毒品外包裝有驚人的發現,販毒集團為躲避警方查緝,手法愈來愈多樣化。內政部警政署公布了近期網路販毒常見的術語,如「小惡魔」指毒品咖啡包、「梅C小姐」指可以沾番茄、芭樂的毒梅粉;「紅豆湯」指一粒眠;「貢丸湯」指搖頭丸;「悠閒」指K他命。除此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