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媽祖也不能保護你 繞境做「足」準備防水泡

媽祖也不能保護你 繞境做「足」準備防水泡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年一度的宗教盛事「大甲媽祖繞境進香」從4/8晚間起駕,進行為期9天8夜的活動,民眾最常發生腳長水泡的狀況,而有些老人家使用偏方(如貼藥布)來治療水泡,反而導致細菌感染。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陳世宜醫師表示,若水泡面積小且沒有開放性傷口時,不要自行弄破表皮,避免患部受感染;如果水泡過大、發紅或發熱,就應立即求助專業的醫護人員。

長者常用偏方治療水泡

幾乎每年都會隨行的童綜合醫院中級緊急救護技術員白圓宏表示,民眾最常出現腳長水泡,而有些老人家使用偏方來治療水泡,如將針穿線後再穿過水泡,利用引流方式將水泡的水延著線流出;還有要長水泡前,在紅腫患部貼上藥布等。這些偏方療法常常導致民眾因為細菌感染而求助。

小水泡通常會自行痊癒

因為繞境需要長途步行,所以腳與鞋子長時間接觸摩擦而容易長出水泡。陳世宜醫師表示,當水泡面積比較小且沒有開放性傷口時,通常不用特別護理就能自行痊癒,建議不要自行弄破表皮,避免患部受感染,有時可貼藥水膠布遮蓋水泡進行保護。 

大水泡應立即求助醫護

如果水泡體積過大、患部因感染而發紅或發熱、患部有膿狀液體流出時,就應立即求助專業的醫護人員,以避免讓症狀加重或出現其他感染問題(如皮膚潰爛、蜂窩性組織炎、細胞壞死等);另外,罹患糖尿病、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民眾,無論水泡大小,都應交由專業醫護人員來進行患部治療處置。

預防水泡做足準備就OK

陳世宜醫師呼籲,穿著合適好走的鞋子、不要穿新鞋、走路時穿著兩雙襪子(減少摩擦)、攜帶足夠的襪子進行替換(保持乾爽)、鞋內置放防滑內墊(減少滑動摩擦)、腳上塗上一層薄薄的凡士林、在經常起水泡的部位貼上膠布等都是預防水泡發生的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4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為確保市民朋友消費安全,將於106(今)年配合衛福部食藥署,針對本市網咖、檳榔攤、雜貨店或超商等商店,執行無藥商執照販售藥品(如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專案稽查,若未申請藥商執照而販賣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者,將依藥事法92條規定處罰3~200萬元罰鍰。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2歲男子阿弘晚上因天冷喝上加水的茅台酒30cc,又為了增加身體的暖度,一時興起閉氣在地上劇烈做伏地挺身運動,在第五下起身之際,感覺胸口一陣撕裂感。之後出現胸痛、躺下無法呼吸、胸悶、冒冷汗等不適,經由他院轉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就醫,到院時血壓一度飆到224毫米汞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氣喘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咳嗽,平時可能沒有症狀,但不代表已經痊癒,一旦不小心遇到刺激物、過敏原或氣候變動等,都可能突然嚴重發作;基隆市衛生局主任李文昌指出,一旦出現急性發作,嚴重時患者必須住院治療,也會因久咳不停,讓照顧者也無法安穩睡眠,對患者和照顧者都是心理生理上的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讓人聞之色變,尤其在醫院裡隱藏更多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12種抗藥性細菌名單,按危險程度分三級,其中被列為最危急第一級的包括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與腸道桿菌,花蓮慈濟醫院病毒室主任陳立光預見國際衛生防疫的困境,早已開始研究可以「吃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