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嬰兒臉蛋白拋拋真可愛? 別忽略缺鐵性貧血可能惹禍

嬰兒臉蛋白拋拋真可愛? 別忽略缺鐵性貧血可能惹禍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台中1名2歲大的曾小妹,有雙靈動的眼睛加上特別白皙的臉蛋,總讓人忍不住想捏捏臉頰,但最近曾小妹相較於幼兒園其他孩子,顯得有些食慾不振、病懨懨的狀況,令家人十分焦急。赴醫檢查後確診為「缺鐵性貧血」,給予連續口服鐵劑治療半年後終恢復正常,醫師提醒,從前一白遮三醜的審美觀念落伍,現在健康才是王道!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顧問醫師彭慶添表示,曾小妹出生以來生長曲線均優於同齡孩子,加上長相甜美可愛,父母為此感到驕傲不已,原本曾小妹的母親以為於懷孕期間經常食用豆漿、牛奶、珍珠粉等「白色食物」能讓孩子皮膚變得白皙,但相較於一般含鐵量高的食物為肉類,這些食物缺乏鐵質,並沒想到蒼白的肌膚竟是缺鐵性貧血的警訊,直至曾小妹出現食慾不振、活動力下降等症狀,才發現事有蹊蹺。


彭慶添指出,貧血的種類繁多,且病因各不相同,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1種,在台灣好發於2歲以下嬰幼兒和大於10歲的青少女。前者是小孩缺鐵性貧血第1個高峰期,主要是因小孩成長快速,對鐵的需求量大增,或飲食習慣不正確造成的;後者為小孩缺鐵性貧血第2個高峰期,因身體快速發育及經血流失導致。


由於缺鐵性貧血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略,但隨著嚴重程度增加,會出現容易疲倦、食慾不振、臉色蒼白、皮膚變黃、易怒、心跳加速、異食癖等症狀,恐影響長大後認知及學習發展,甚至會被誤認成笨小孩,其實是錯怪了。


彭慶添指出,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元素,也是很多內皮系統組織酶反應的媒介,因此缺鐵的小孩易有感冒或懶散等症狀,尤其會影響學習力。嬰幼兒缺鐵性貧血原因多半與懷孕周數不足、飲食或腸胃道因素有關,針對曾小妹的狀況,研判應是飲食因素造成,鐵質攝取不足、在6個月後未適時給予副食品、1歲後喝過多牛奶等。


治療方面,確診後才靠飲食調整已緩不濟急,會建議給予足夠劑量的口服鐵劑,搭配果汁服用,促進鐵質的吸收,但應避免與牛奶同時服用,可於飯前服用以免減少鐵質吸收。通常會持續治療半年,前3個月能有效矯正貧血狀況,後3個月則為儲存日後所需的鐵質。


彭慶添建議,一般母乳哺育的小孩至少4個月就要補充鐵劑,6個月大後的嬰幼兒對鐵質需求大增,須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而1到5歲的孩童每天飲用牛奶不得超過600毫升。因缺鐵性貧血不易於初期發現,建議家長於孩子1歲大時,可接受缺鐵性貧血篩檢,若是早產兒,則建議於4個月大時即做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氣喘誘因百百種 杜絕過敏原超前部署看這裡
▸夏日常見熱傷害 尤以熱中暑死亡率超過30%最嚴重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女性漏尿有苦難言 婦科醫師教妳擺脫「溼」控人生

相關推薦

  通過飲食來抗衰老,能達到比護膚品、保健品更明顯的效果。到底該如何食用才能事半功倍?近日,美國網站介紹了人體不同部位的最佳抗衰老食物,可供參考。 大腦——最佳抗老食物:藍莓 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腦的衰退比外貌衰老更可怕。以藍莓為代表的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質...

閱讀詳情 »

      坐有坐姿,站有站姿,正確良好的姿勢可以為健康加分。但是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貪圖方便舒服,總是採取一些不正確的姿勢,久而久之,不僅影響個人形象,還會傷腰傷頸椎,讓你坐出一身病! 1、窩在沙發裡。 質地柔軟的沙發會讓人臀部下陷,身體窩起,感覺很舒服,但由於膝蓋的位置...

閱讀詳情 »

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的代表方劑,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共六味藥組成。傳統上應用於治療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而出現的頭暈目眩、腰膝痠軟、耳鳴、遺精、手足心熱等癥。近年來,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六味地黃丸還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六味地黃丸具有顯著的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