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嬰幼兒吃花生新原則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一般人普遍認為花生易引發過敏,若是皮膚狀況不佳的人應盡量避免,嬰幼兒更是要特別小心,不過,美國兒科學會(AAP)最近針對花生的食用建議恐怕要顛覆大家的認知。

今年3月,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了新的指導方針 : 研究表明嬰兒應儘早接觸花生以防止過敏反應。事實上,過去幾十年的多份報告均顯示,只要在適當的醫療監督配合下,高風險嬰兒若是在4至6個月大就開始食用花生,好處非常多 ; 至於風險較低的嬰兒則可以按照正常飲食的模式在6個月或更大的時候開始食用花生。

嬰幼兒吃花生新原則

其實在最早之前,美國紐約西奈醫療系统的Elliot和Roslyn Jaffe食物過敏研究所所長Hugh Sampson醫學博士建議,有過敏症風險的孩子在3歲之前應該避免吃到花生。到了2008年,美國兒科學會則表示嬰兒不應該避免吃花生、牛奶和雞蛋等過敏原食物,因為即使不食用這些食物,嬰兒仍有患上濕疹、皮膚病和食物過敏的風險。但到了今年3月,美國兒科學會更是表示高風險兒童應該比低風險兒童更早開始食用花生,反而可以減少將來過敏的風險。

那麼父母怎麼知道他們的孩子是否屬於花生過敏的高風險群呢? 根據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數據,小寶寶是否準備好可以接觸花生的兩個主要標誌是雞蛋過敏或嚴重的濕疹。如果寶寶有任何一種或兩種情況,請諮詢兒科醫生,醫生可以做過敏試驗,找出寶寶開始接觸花生的最佳時機

美國達拉斯兒童健康食品過敏中心主任Drew Bird博士說,整顆花生粒對嬰兒和幼兒來說都具有窒息風險,所以寶寶第一次接觸時,可以將少量的花生粉攪拌成泥或在吐司塗上一層薄薄的花生醬。花生醬如果塗太厚會過於黏稠,小寶寶將難以吞嚥,因此Bird博士建議將兩茶匙滑順的花生醬與兩茶匙溫水混合,讓開始食用固體食物的嬰兒容易吞嚥。

一旦開始食用花生食品,就應該在日常飲食中繼續接觸。Bird博士解釋說:「食用多種類食材較不太可能引發問題,但已被診斷患有花生過敏症的兒童應繼續像往常一樣對花生產品採取同樣的謹慎態度。」當然,如果孩子確實有過敏反應,例如嘴唇腫脹、咳嗽、嘔吐或皮膚起疹子,而且幾乎是在進食後就出現症狀,請立即與醫生聯絡。

ReferenceHow StocThe New Rules of Introducing Peanuts: What Concerned Parents Need to Know

相關推薦

本土疫情趨緩,部分場域得有條件恢復營運。衛福部長期照顧司長祝健芳今列席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衛生福利機構(社區型)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社區式機構可在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達8成且做好防疫整備工作的狀態下,適度鬆綁,逐步恢復提供服務。其中,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若確診、居家檢疫、居家隔離、...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17例COVID-19本土確診病例,其中台北再增10例全台最多,今日台北首度啟動花博爭豔館作為大型接種站,稍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將於下午3時30分召開記者會,針對花博大型接種站施打狀況、台北最新防疫政策進行相關說明。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快新聞》。(民...

閱讀詳情 »

由政委唐鳳規劃的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在13日開放18歲以上族群登記接種意願,湧入大批人潮同時上線。有一名網友卻發現,因為自己姓名中的一個字太特殊,導致無法順利預約。對此,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回應,會請系統方造字協助處理,指揮官陳時中也補充,下午有重新更正過了,一旦發現任何問題都會...

閱讀詳情 »

本土今新增17例確診,其中台北市有10例居冠,市長柯文哲強調,「到底疫情是不是有在控制、有機會徹底殲滅,這週就知道效果」。他認為,再慢台灣在10月就有大量疫苗可打,要怎麼撐過這3個月,他的策略是這樣,台北如果每天僅兩個不明感染源,是不是透過花力氣去追就可徹底剿滅、達到類似清零的效果?柯文哲並指出,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