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內膜異位症 家族九姊妹全都中

子宮內膜異位症 家族九姊妹全都中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9歲的家琪(化名)長期有經痛困擾,有次甚至痛到無法出席表妹的婚禮,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某日家族聚會聊到此事,才知道眾家姊妹都飽受經痛困擾,於是眾人相約到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家琪的親姊姊及表姊、表妹總共九個人居然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

子宮內膜異位症雖是女性常見疾病,但家族九姊妹同時都罹患的狀況,實屬罕見!婦產科醫師提醒,若出現持續性經痛千萬要提高警覺,避免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生活品質。

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避免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成卵巢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醫師表示,遺傳因素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的眾多原因之一,家族中若有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通常其他家族女性發生的機率就會倍增。此外,婦女得到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大約為10%,有三成女性會在治療後復發,其中約有 1-2%的人會轉為癌症。根據研究顯示,卵巢癌患者中同時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比例就高達25%。

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 重複手術易導致卵巢受損

臺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王鵬惠醫師表示,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時,首先須考量患者未來是否有生育需求,原則上建議先採取藥物治療,以改善疼痛、抑制疾病進程為目標保留卵巢功能。若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疼痛非常嚴重或病灶過大則須接受手術治療。然而,除非女性進入更年期,否則只要有荷爾蒙分泌,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有機會復發,術後五年內復發率高達50%以上,不僅需受再受手術之苦,也可能因重複手術導致卵巢受損,甚至出現早發性停經問題。

長期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 大幅降低術後復發率

王鵬惠醫師指出,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熱潮紅等更年期不適或胃潰瘍等副作用,不僅患者服藥順從性較高,長期使用還能讓復發率降低,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劉偉民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若輕忽症狀沒有及早治療,病情只會日趨嚴重,後續的治療也將變得困難。建議有家族史者若出現經痛、性交疼痛、經期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未來若有生育需求者,更應積極配合醫師指示,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治療後也必須定期回診追蹤,避免疾病復發,並防止子宮內膜異位症惡化變成癌症,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5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對於現代人來說,糖尿病並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這種疾病真正可怕之處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於長期的血糖增高或不穩定而引發的併發症!就曾經有位罹患糖尿病的吳小姐認為自己年輕,就忽略定期檢查,結果竟出現眼網膜病變以及腎病變。近年來,糖尿病患者與日俱增,開業醫聯合診所林泱汝衛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9歲的陳小姐,今年3月開始,月經多得像血崩、經常頭暈,原來是子宮內長了2顆肌瘤,以及1顆卵巢腫瘤,害她嚴重貧血;醫師考量病患尚未生育,以達文西機械手臂切除肌瘤、腫瘤,月經過量問題終於改善。子宮肌瘤 造成經血量暴增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陳國瑚指出,經由超音波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頭頸癌以放射治療為主,而人體五官眼、耳、鼻、口、舌,都位於頭部,只要治療範圍稍有誤差、放射劑量過高,都可能發生嚴重後遺症。醫師強調,治療前必須精確標示正常器官位置及腫瘤範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器官損傷。頭頸部器官精密 放射治療易損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鄭鴻鈞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隨著年齡增長,子宮肌瘤發生率也隨之增加,不少中年婦女早已完成生育任務,不想再忍受子宮肌瘤的種種症狀,以及避免日後一再復發,於是選擇將子宮連同肌瘤一起切除;但是這個決定會帶來哪些副作用呢?女性荷爾蒙刺激 子宮肌瘤越大越多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童寶玲表示,子宮的功能為孕育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