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肌瘤想碰「孕」氣? 醫:可以這樣做

子宮肌瘤想碰「孕」氣? 醫:可以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台灣的盛行率隨著年紀而有所不同,在生育年齡的婦女,其發生率約為20%左右,雖然子宮肌瘤是常見的良性肌瘤,但有症狀的患者,通常伴隨不正常出血或經期較長或量較大的狀態,且易造成不孕;然而,目前針對子宮肌瘤的治療已很先進,只要正確治療,也能一圓懷孕生子夢。

子宮腔內肌瘤 特別容易不孕及流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陳鴻昇表示,子宮肌瘤只要長得夠大或太多,都可能造成懷孕及生產的風險,子宮肌瘤只要大於4公分,就可能讓懷孕機率下降,並且容易流產及早產;尤其是子宮腔內的肌瘤,由於會直接影響胚胎著床,所以特別容易造成不孕症,也比較可能流產。至於子宮下段的肌瘤,由於在懷孕其間可能會阻礙產道,因此會增加日後剖腹產機會。

痛經、經血量多、經期長 恐大出血且合併缺鐵性貧血

陳鴻昇主任指出,子宮肌瘤常見症狀是痛經、經血量多且經期較長,長在子宮腔內的肌瘤,臨床症狀會特別明顯,即使肌瘤不大,就會出現經期大出血相關症狀,且常合併有缺鐵性貧血;懷孕時若胎盤著床在肌瘤旁,可能會增加胎盤早期剝離及產後大出血風險,懷孕時肌瘤長太快,則可能出現因肌瘤血流受阻造成急性壞死,而引發急性腹痛。

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為主要用藥 可止血、改善貧血、使肌瘤縮小

針對不同位置的子宮肌瘤有哪些治療方式?陳鴻昇主任進一步指出,肌瘤若沒有症狀,可先追蹤觀察,若出現痛經、月經量多且長或不孕,以及肌瘤明顯有增大趨勢,則需要治療,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目前大多以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為主要用藥,其優點是止血效果很好,且可改善貧血,使肌瘤縮小二至五成,有機會不用手術,或讓後續手術更容易。

停藥後二次月經週期 便可嚐試懷孕

陳鴻昇主任強調,以口服藥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來治療肌瘤,是以三個月為一療程,服藥期間因為不會排卵,所以不會懷孕,通常只要停藥後,來過二次月經週期,便可以嚐試懷孕。而針對子宮黏膜下肌瘤,因為易造成大量出血,因此會以子宫鏡肌瘤切除手術為優先選擇,手術較不具侵入性,且手術後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但術前仍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來改善貧血,並讓手術更容易進行。

密切追蹤肌瘤 體積明顯增大可用藥物治療

陳鴻昇主任提醒,未婚的子宮肌瘤患者,就要密切追蹤肌瘤是否有相關臨床症狀,有症狀就應接受治療,若無症狀者,應在2-3個月期間內再次追蹤肌瘤大小,若肌瘤體積明顯增大,可以嘗試藥物治療,以期可以縮小肌瘤,並讓肌瘤凋亡,減緩肌瘤日後長大的速度,即可降低日後因肌瘤造成不孕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1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身邊有不少喜歡上健身房運動的朋友,而選擇健身房時,設備、收費和教練素質都很重要。聽友人說他們汐科新台五麥當勞旁有家好客fitness健身房設備不錯,用手機感應進出,裡面有規劃自由重量區、固定器材區、草皮區、有氧區能做各種訓練,非連鎖的健身房免綁年約且有以分鐘計費、30日月費、單次入場方案可自由選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42歲陳姓女教師日前如廁時,劇烈咳嗽,陰道內部居然咳出1團約10公分大小的肉塊組織,模樣有如鐘錘,無法塞入體內。婦科檢查發現為「黏膜下大肌瘤」。醫師提醒,子宮肌瘤多為良性腫瘤,但如合併貧血、頭暈、頻尿,就應該積極就醫。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指出,子宮肌瘤是女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感染新冠肺炎,不只傷肺,還損及生育能力。德國大學1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病毒可能導致精子細胞死亡,並提高發炎狀況,影響精子品質,降低確診男性的生育力。 據CNN、《太陽報》(THE SUN)等外電報導,這項發表在《生殖》(Reproduction)期刊上的研究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輩隨著年紀增長,包括口腔及咽喉的肌肉功能、吞嚥協調功能都會隨之衰退,加上舌頭控制力下降,導致一不小心可能喝水喝到一半就咳個不停,甚至吃飯吞了兩口就感到喉嚨卡卡。為了降低長輩嗆咳發生率,花蓮慈院輕安居專科護理師游亞歆分享,不妨可讓長輩嘗試「預防嗆咳七字訣」,有助於改善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