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子宮肌瘤開刀 還會復發嗎?

子宮肌瘤開刀 還會復發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症狀嚴重時可能造成痛經、經血量過多,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不少女性會選擇接受手術切除治療,想要一次杜絕後患,但是子宮肌瘤卻可能會又再復發,到底應該怎麼解決子宮肌瘤呢?醫師建議,曾接受手術切除者應定期回診追蹤,及早發現子宮肌瘤可使用藥物控制症狀、縮小體積,避免再次接受手術的風險。

切除子宮肌瘤 1/4可能會復發

根據統計,曾經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者,10年內,有4分之1患者會復發,需要再次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翌捷說明,原因在於切除子宮肌瘤,需要依賴醫師的視覺及觸覺敏感度,且在接受傳統開腹手術的情形下,才可能發現微小的子宮肌瘤。他認為,手術切除子宮肌瘤非一勞永逸的方式,而且日後隨著年齡增長容易復發。

子宮肌瘤8成無症狀 有症狀藥物優先治療

曾翌捷醫師指出,國內30歲女性子宮肌瘤發生率為30%,年齡進入4、50歲,超過半數女性都有子宮肌瘤;不過,高達8成患者沒有症狀,僅少數容易出現痛經、經血量過多,或是頻尿、排便問題、腹部下墜感,甚至也可能造成不孕,才建議接受治療。治療子宮肌瘤與否,取決於患者有無症狀,第一線治療以藥物為優先,目前新型口服新藥透過黃體素相互作用,能夠有效縮小子宮肌瘤,進而舒緩不適症狀,即使停藥後可維持半年至1年時間,避免子宮肌瘤復發、變大。

藥物無法控制症狀 才需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若經過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痛經、經血量過多的症狀,或是無法解決子宮肌瘤壓迫症狀,例如頻尿、排便問題,最後才會建議手術切除;曾翌捷醫師表示,若沒有生育需求,且子宮肌瘤數目過多、不適合單顆切除者,就建議進行子宮全切除手術。

曾經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患者,應定期追蹤檢查,若發現有1、2公分的子宮肌瘤,透過藥物治療,即可控制症狀、甚至縮小,避免再次接受手術治療的機會。

子宮肌瘤原因不明 造成因素多

曾翌捷醫師提醒,目前子宮肌瘤的發生原因不明,臨床觀察發現,有子宮肌瘤家族史者容易有子宮肌瘤;另外,環境荷爾蒙刺激、西化飲食,以及生活壓力影響,也都容易增加子宮肌瘤的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7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劉媽媽曾是典型的職業婦女,長期為了事業、家庭忙得蠟燭兩頭燒,雖然每年定期接到衛生所的篩檢邀約通知,但總是因為忙碌且覺得身體沒有不適,不需要檢查而擱著。直到前年底退休後,參加衛生所舉辦的癌症篩檢服務,才發現結果可能有異常,經進一步切片確診為第二期乳癌,經過一連串的手術、放...

閱讀詳情 »

內容編輯/Vera Chen 凱格爾運動能夠藉由收縮肛門、陰道、尿道旁的肌肉,強化女性私密處力量,不管是懷孕或產後媽咪、一般女性都適合天天練習。但是要如何找到正確的提肛肌位置,以免用錯肌肉、用錯力呢?   勤練凱格爾運動有哪些好處? 凱格爾運動,又稱為「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或「提肛運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南市一位40多歲、長期在冷氣房工作的女性上班族,最近右眼看東西有歪斜及黑影現象,加上年輕時有做過高度近視角膜雷射,經常眼睛乾澀及疲勞,至安南醫院做眼底視網膜斷層掃描儀檢查、以及眼底螢光攝影,發現其右眼黃斑部有高度近視性脈絡膜新生血管併有滲出液。眼科醫學中心副院長洪純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今(2019)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為北部20多歲男性外籍移工,從事漁業,近期無出國史,平時均在漁船生活。個案8月3日起出現嘔吐、腹瀉、倦怠無力等情形,因症狀未改善,於8月5日兩度就醫後收治住院,因個案出現肝、腎功能異常由醫院通報,經檢驗確診;個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