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孕婦減少使用保養品 研究:防塑化劑

孕婦減少使用保養品 研究:防塑化劑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王淑麗研究員與國立陽明大學等多所大學合作研究發現,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與個人護理產品使用有明顯關係,建議孕婦於懷孕期間減少使用個人保養品的頻率,避免暴露鄰苯二甲酸酯(DEP),降低對胎兒影響。

本土護理用品聯合研究 涵蓋1,676位母親

國衛院指出,王淑麗與國立陽明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及慈濟大學合作研究,參考國際文獻將個人護理用品分為留滯型(即免沖洗型)與沖洗型,於2012-2015年,調查臺灣10家醫院生產的1,676位母親於懷孕期間使用11種個人護理用品的習慣,分析前、中、後三個孕期的尿液中鄰苯二甲酸酯代謝物濃度,搭配問卷調查。

保養品使用頻率越高 尿液中代謝物越多

研究發現,增加留滯型個人保養品的使用頻率,會顯著增加尿液中DPE代謝物(MEP)濃度。依使用頻率以4個級距來看(每個月1-3,4-12,13-24,≥ 25次),每上升一個組別,平均可增加13%,若使用精油則可高出近22%。至於沖洗型個人保養品則多數無關連。

追蹤型研究發現,MEP暴露可能與過敏性疾病有關(如上呼吸道發炎、氣喘症狀及肺功能下降);至於對國人的影響,則需要再驗證。

此外,洗面乳的使用頻率越高,量測到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反而低。可能是洗臉同時也洗去臉部護理用品,以及洗臉過程也同時洗手,因為過去已有研究證實洗手可降低塑化劑濃度。

暴露鄰苯二甲酸酯 影響胎兒發育

王淑麗研究員表示,由於懷孕期間對於胎兒發育很重要,許多研究已證實,懷孕期間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可能造成內分泌干擾等健康效應。

她建議,懷孕婦女應避免過度使用留滯型皮膚調理劑,並減少塗抹口紅和精油薰香,使用的洗髮精則留意成分,留意是否含有塑化劑。同時,也鼓勵懷孕婦女應注重臉部清潔及常用肥皂洗手,以減少塑化劑暴露。

暴露很難避免 減少用量多喝水

由於鄰苯二甲酸酯的暴露無法避免,且不像一些污染物容易在體內累積造成傷害,但是若此短半衰期的物質暴露濃度高,可能增加體內代謝的時間。

研究團隊建議,降低個人照護用品使用,以減少暴露劑量。對於進入體內的塑化劑,由於已代謝為親水性物質,可以多喝白開水或運動流汗,均有助於經由尿液、汗液排出體外。

【延伸閱讀】正規治療+營養補充 熟男成功逆轉末期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全世界每年都有900萬人因骨質疏鬆症而骨折,也就是說,每三秒即有一人因骨質疏鬆症而發生骨折。而女性在停經後,產生較少的雌激素,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因此,女性罹患骨質骨質疏鬆症遠比男性為高,而骨質...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ntdtv.下同)煮肉湯的時候,厚厚的一層油現在很多人都不想要了,一點點撇掉,很麻煩也不一定弄的乾淨。下面教你一個小妙招,只要再勺子裏放幾塊冰。 然後用勺子的底部在湯面上劃圈,油遇到冰冷的勺子馬上就凝結了,然後統統的吸附到勺子上了。把油擦掉,再劃幾下,湯就乾淨了!再來看一個炸東西後,處理...

閱讀詳情 »

以下圖片來源 趙之心 北京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秘書長   俗語道“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鱉”。有人說,這兩種動物就愛靜養不愛動,照樣活得長。這種說法大錯特錯!   烏龜身上有230多塊骨頭,90多關節;人身上有206塊骨頭,230個關節。人身上那麼多關節就是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立冬一過,天氣馬上變冷。家長最怕小朋友感冒,除了做好保暖準備外,該如何預防生病呢?營養師鄭欣宜建議,多吃蔬果且顏色愈多元愈好,不同顏色的蔬果具有不同抗氧化的植化素,可增強免疫力,達到預防感冒的功效。 蔬果彩虹579 身體有健康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蔬果彩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