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哭抱不抱? 專家:2歲前該抱

孩子哭抱不抱? 專家:2歲前該抱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孩子哭了,到底該抱不抱?老一輩常說嬰兒哭不能抱,以免小孩很難帶,其實不適用於現代寶寶。專家表示,2歲以前的屬於嬰兒期,寶寶的哭鬧是天性,如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刻意不抱反而影響寶寶情緒控制,長大後容易有易怒、猜疑的性格。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出版新書,耗時3年,從科學角度探討寶寶發展,提供0至3歲的寶寶,聰明帶的84個技巧,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書中也解說許多新手爸媽帶小孩的常見迷思。王宏哲強調,這本書可了解0歲教育怎麼做,1歲學步兒大腦心智成熟的進程,2歲難纏兒的親子溝通術,3歲的社會學習發展樣貌。

王宏哲舉例,寶寶愈抱愈愛哭,是最常見的迷思。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嬰兒的不同哭泣行為,有不同的意義,例如有規律、間接性的哭泣,通常與生理有關,如尿布濕了、肚子餓了;頻率高、不喘息的哭聲,代表身體疼痛,如生病、發燒、碰傷等;哭聲的大小、頻率不一,則代表寶寶想要玩、想要人陪伴。

臨床觀察也發現,寶寶哭了刻意不抱,或許會哭到累、哭到睡覺,自然不會吵鬧,但寶寶到了晚上,可能一整晚都不想睡覺。王宏哲強調,0至2歲是嬰兒期,哭泣屬於生心理需求;若刻意不抱,反正容易讓孩子產生情緒障礙及喪失安全感,甚至長大後對人產生不信任感,出現猜疑、易怒的性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54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入秋開始是流感好發季節,去年有一家庭,家中2名學童因未及時接種流感疫苗,不但先後感染A型流感,甚至併發肺炎,所幸及早接受治療,恢復情況良好;且同時間,亦引發家中群聚感染,爸爸、媽媽、阿公也被傳染,患者均出現喉嚨痛、發燒等身體不適症狀,必須請假休息。醫師們表示,每年10...

閱讀詳情 »

    花椰菜是公認的抗癌明星,但怎麼烹調才能將抗癌功效最大化呢?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科學家研究發現,烹調西蘭花最好的方法是,將其隔水蒸5分鐘。當西蘭花變成亮綠色的時候,其抗癌作用最強。 花椰菜是公認的抗癌明星 研究人員指出,花椰菜是天然抗癌化合物——蘿蔔硫...

閱讀詳情 »

人體的衰老從肩頸開始。肩頸是毒素最容易堆積的地方,是致病的關鍵。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中醫上講: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   一、肩頸結構:  頸椎有七節,神經連接頭面部。頸椎是脊柱當中最容易受傷最沒有安全感的地方;頸部有兩條大動脈;肩頸就像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