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哭抱不抱? 專家:2歲前該抱

孩子哭抱不抱? 專家:2歲前該抱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孩子哭了,到底該抱不抱?老一輩常說嬰兒哭不能抱,以免小孩很難帶,其實不適用於現代寶寶。專家表示,2歲以前的屬於嬰兒期,寶寶的哭鬧是天性,如肚子餓了、尿布濕了,刻意不抱反而影響寶寶情緒控制,長大後容易有易怒、猜疑的性格。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出版新書,耗時3年,從科學角度探討寶寶發展,提供0至3歲的寶寶,聰明帶的84個技巧,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書中也解說許多新手爸媽帶小孩的常見迷思。王宏哲強調,這本書可了解0歲教育怎麼做,1歲學步兒大腦心智成熟的進程,2歲難纏兒的親子溝通術,3歲的社會學習發展樣貌。

王宏哲舉例,寶寶愈抱愈愛哭,是最常見的迷思。根據科學研究發現,嬰兒的不同哭泣行為,有不同的意義,例如有規律、間接性的哭泣,通常與生理有關,如尿布濕了、肚子餓了;頻率高、不喘息的哭聲,代表身體疼痛,如生病、發燒、碰傷等;哭聲的大小、頻率不一,則代表寶寶想要玩、想要人陪伴。

臨床觀察也發現,寶寶哭了刻意不抱,或許會哭到累、哭到睡覺,自然不會吵鬧,但寶寶到了晚上,可能一整晚都不想睡覺。王宏哲強調,0至2歲是嬰兒期,哭泣屬於生心理需求;若刻意不抱,反正容易讓孩子產生情緒障礙及喪失安全感,甚至長大後對人產生不信任感,出現猜疑、易怒的性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54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許多年長者退休後就無所事事,容易退化,為鼓勵長者獲得成就感,台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活動,並利用屋頂閒置空間,號召長者志工從零開始學習務農,在屋頂農場自行栽種無毒蔬菜,並創新健康輕食蔬果餐,至今2年多,許多長者從被教導者的角色到主動參與,再進階為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知道音樂也能治療身心疾病嗎?而且音樂治療涵蓋族群包含新生兒到銀髮族皆適用,只要透過受訓過的專業人員來執行,就能發揮音樂的治療效果。針對個案治療目標 設計適合音樂治療雙和醫院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張恩加指出,音樂治療師在治療時,通常會先了解個案過去喜歡的音樂種類,再針對個案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中市一名六十歲吳姓婦人,診斷為繼發性乾燥症已多年,患病後遵從醫囑配合治療,抽血檢驗數據都穩定,但因疾病引發筋骨緊繃痠痛,讓原本喜愛運動跳舞的她,無法繼續跳舞運動,生活樂趣少了一大半,心情鬱悶,接受中藥合併治療後,筋骨痠痛減少了,又開始每天瑜伽、跳舞,笑容也多了起來。勿...

閱讀詳情 »

台灣約有227萬糖尿病患者,儼然已是國病之一,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是代謝出現異常、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肝功能不全,對糖類的利用能力減低,甚至完全無法利用,就會造成血糖上升!(攝影/江旻駿) 糖尿病是一種複雜且無法根治的慢性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倘若延誤治療將可能會有其他併發症狀。 糖尿病的攣生兄弟是脂肪肝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