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常愛生氣 當心恐有情緒障礙

孩子常愛生氣 當心恐有情緒障礙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才國小一年級的瑋瑋,生起氣來總像火山爆發,小則大聲吼叫,大則動手打同學,有時候從下課吵到上課,這樣的情緒讓同學們不想跟瑋瑋做朋友,也影響到了瑋瑋上課的學習。瑋瑋媽常常感嘆,就是情緒這個問題,成了瑋瑋的絆腳石。醫師提醒,情緒障礙的孩子相較於其他孩子,有更大的風險會造成學校人際適應差,學習低成就以及更大的親職壓力,甚至可以做為未來情感疾患的預測因子,實在不可不慎。

情緒障礙孩子 學校人際適應差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佳蓉表示,每個人都有情緒,但是如果這些情緒及相對應的行為已顯著影響到學校,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時,就變成了應該正視的情緒障礙問題。情緒障礙是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很常見的主訴。通常,不適切的情緒行為只是看到的冰山一角,評估底下的成因才能給予適切的治療。

孩子情緒三類 看看屬於哪類?

根據羅素·巴克雷(Russell Barkley)博士的研究中,將孩子的情緒行為分為三類:

一是衝動性高,情緒後的調節力也差,這些孩子對於刺激的閾值低,情緒強度強,且往往還沒覺察自己的情緒,就已出現衝動的行為。

二是衝動性尚可,但情緒的調節力差,需要長時間才能再度回到穩定。

三是情緒起伏大,情緒來得快也去得快,這些孩子雖然發脾氣的時間短暫,但要小心情緒當下的不當行為。當了解孩子情緒行為的困難點為何,便更能針對問題點來做介入。

研究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有4成左右同時合併了情緒問題,自閉症類群疾患,更有7成會有情緒及行為問題。此外,兒童的焦慮、憂鬱、衝動相關疾患都可能表現出明顯的易怒情緒。

情緒障礙合併過動 宜多層面治療

李佳蓉表示,情緒障礙的孩子,宜使用多層面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及親職技巧等。嚴重的情緒障礙少單一出現,常併有其他兒童神經發展或是情緒疾患,藥物可調整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改善腦功能,也可讓行為治療及親職技巧能事半功倍。

行為治療可使用個人或團體的方式,協助覺察情緒並採用適切的方式表達。其中人際互動團體更是孩子行為治療常使用的方式,藉由創造動態的互動環境,更直接的演練情緒覺察及控制技巧。親職技巧則是指導父母親分析孩子的情緒行為,使用同理語言,減少對立並促進孩子與父母親的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6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醫療產業不僅積極找尋有效療法與研發疫苗,更迫切想從基因角度洞悉這場世紀浩劫,避免未來有更多大規模流行性傳染病的發生。為此,台大醫院參與微軟全球 AI for Health計畫,運用Azure HPC(高效能運算)在全球最大英國 Bio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全球暖化,引起氣候異常,除了減少工業及汽機車的排碳量,民眾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能一起愛地球。作法簡單,例如,國人每天以黃豆製品取代1掌心的畜肉產品,1年就能 減少約430萬公噸碳排放,相當於70萬輛1,600c.c.汽車繞行地球1圈的碳排放。 為了解決地球暖化,國際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缺牙背後成因多,包括蛀牙齲齒範圍過大、牙齒外傷、牙裂等都可能是危險因子,尤其若牙齒齒質狀況太差,經醫師評估診斷若只剩拔牙一途,也可能面臨缺牙情況。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鍾瑞哲醫師解釋,在治療單顆缺牙選擇上,除了常見的傳統固定式牙橋與人工植牙等方式,目前也可藉由自體齒移植解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再度陷入本土新冠危機!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1名10多歲印尼籍男性(案1090),父親(華航機師)因公飛往澳洲,檢疫時確診新冠,被匡列接觸者採檢今日確診,同時也確認50多歲機師同事(案1091),自費採檢確診,3人在4月16日曾去台北清真寺,估計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