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愛靜態活動小心近視快! 醫揭「預防重點」

孩子愛靜態活動小心近視快! 醫揭「預防重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7歲女童,平日喜歡靜態活動,例如畫畫、看故事書等等,下課也都待在教室,假日也不愛出門。平時沒有在固定醫療院所追蹤眼睛狀況,只有佩戴眼鏡矯正度數,但這一年來近視度數增加很快,新眼鏡戴了幾個月就看不清楚,半年內就換了兩副眼鏡;經重新散瞳驗光,發現眼鏡度數有矯正過度的情形,並議家長讓女童開始使用低濃度睫狀肌麻痺劑(俗稱散瞳劑),並進行適當的近視防治衛教。

修正眼鏡度數  多接觸大自然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卓宛樺指出,預防孩子近視的發生,目前的共識為增加其戶外活動以及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經過睫狀肌麻痺劑點眼使睫狀肌放鬆除去假性近視的度數後再行驗光,若仍有近視度數便是真的近視了,但仍須避免度數持續增加為高度近視,因為高度近視和視網膜退化、裂孔、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高度相關,不但影響視力,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失明。

減緩近視快進展  治療兩大方針

卓宛樺醫師說明:減緩及避免近視的進展,治療方針則可分為兩大項:

一、長效阿托品睫狀肌麻痺劑:不同濃度的阿托品對於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皆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接受較高濃度之阿托品治療的孩子,相較於接受較低濃度之阿托品治療的孩子,停藥後會有較快速之近視進展。

二、角膜塑型片:目前較被廣泛接受的機制為角膜透過鏡片重塑後,透過周邊視網膜近視散焦(myopic defocus),減緩眼軸長增加以延緩近視進展。

治療皆可能產生副作用 遵循醫囑是關鍵

一般而言,睫狀肌麻痺劑常見的副作用有瞳孔散大、畏光、近視力模糊等,其對眼表面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可能造成結膜炎及淚液分泌減少,而角膜塑型片常見的副作用可能來自於角膜磨損、清潔習慣不佳所造成的角膜潰瘍甚至失明以及眼表面狀態改變等。

卓宛樺醫師提醒,隨著睫狀肌麻痺劑和角膜塑型片使用的普及率上升,接受治療的孩子數量亦逐年攀升,若想要兼顧近視治療之療效與安全性,務必遵從醫師的醫囑規律點藥,並配合醫師的建議定期回診追蹤。

【延伸閱讀】

名人接連離婚 婚姻卡關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鼾聲如「垂死的熊」 8招檢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許多民眾有疑似確診症狀都焦急的前往大醫院,造成急診大排長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宣布,為解決此情況,目前全台指定開放199家社區採檢院所,提供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有需求的民眾可以就近前往,增加其方便性。 指揮中心指出,在中華民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本土確診人數暴增,破萬人之後更是增加快速,雖然已無去年的三級警戒模式,確診者也多以輕症為主,但確診人數多、接觸者多,仍須要居家照護或隔離,更有許多學校因此停課。在無法出門或不方便出門採購的情況下,均以外送配合送餐或是一次大量採購,減少出入機會,但有些食材保存期限短,該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痔瘡是許多人難以說出口的隱疾,不少病人罹患後更會不好意思前往就醫。根據成大醫院統計,國人罹患痔瘡機率高達86%。對此,國泰綜合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雨農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肛門痔瘡結締組織慢慢退化無力,痔瘡就會慢慢膨出,加上任何會造成肛門壓力升高的狀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苗栗報導】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