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愛靜態活動小心近視快! 醫揭「預防重點」

孩子愛靜態活動小心近視快! 醫揭「預防重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7歲女童,平日喜歡靜態活動,例如畫畫、看故事書等等,下課也都待在教室,假日也不愛出門。平時沒有在固定醫療院所追蹤眼睛狀況,只有佩戴眼鏡矯正度數,但這一年來近視度數增加很快,新眼鏡戴了幾個月就看不清楚,半年內就換了兩副眼鏡;經重新散瞳驗光,發現眼鏡度數有矯正過度的情形,並議家長讓女童開始使用低濃度睫狀肌麻痺劑(俗稱散瞳劑),並進行適當的近視防治衛教。

修正眼鏡度數  多接觸大自然  

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卓宛樺指出,預防孩子近視的發生,目前的共識為增加其戶外活動以及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經過睫狀肌麻痺劑點眼使睫狀肌放鬆除去假性近視的度數後再行驗光,若仍有近視度數便是真的近視了,但仍須避免度數持續增加為高度近視,因為高度近視和視網膜退化、裂孔、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高度相關,不但影響視力,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失明。

減緩近視快進展  治療兩大方針

卓宛樺醫師說明:減緩及避免近視的進展,治療方針則可分為兩大項:

一、長效阿托品睫狀肌麻痺劑:不同濃度的阿托品對於減緩近視度數增加皆有不同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接受較高濃度之阿托品治療的孩子,相較於接受較低濃度之阿托品治療的孩子,停藥後會有較快速之近視進展。

二、角膜塑型片:目前較被廣泛接受的機制為角膜透過鏡片重塑後,透過周邊視網膜近視散焦(myopic defocus),減緩眼軸長增加以延緩近視進展。

治療皆可能產生副作用 遵循醫囑是關鍵

一般而言,睫狀肌麻痺劑常見的副作用有瞳孔散大、畏光、近視力模糊等,其對眼表面的影響也逐漸受到重視,可能造成結膜炎及淚液分泌減少,而角膜塑型片常見的副作用可能來自於角膜磨損、清潔習慣不佳所造成的角膜潰瘍甚至失明以及眼表面狀態改變等。

卓宛樺醫師提醒,隨著睫狀肌麻痺劑和角膜塑型片使用的普及率上升,接受治療的孩子數量亦逐年攀升,若想要兼顧近視治療之療效與安全性,務必遵從醫師的醫囑規律點藥,並配合醫師的建議定期回診追蹤。

【延伸閱讀】

名人接連離婚 婚姻卡關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鼾聲如「垂死的熊」 8招檢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打哈欠、咀嚼時,下巴莫名卡卡疼痛?小心是「落下頦」引起!現年30歲的小芙,近日飽受左臉頰卡卡、疼痛所苦;尤其是打哈欠、咀嚼口香糖時更是有感。本認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沒想到某天吃了牛排大餐後,隔天一早左側下巴竟疼的無法張開嘴,就醫後才發現原來罹患了「顳顎關節症候群」。 顳顎關節症候群怎麼發生?口腔下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日本厚生勞動省將繭居族定義為:待在家裡半年以上,不工作、不上學也不社交的人。拒學是繭居特性之一,近年台灣學生拒學的比例有逐漸攀高的趨勢,拒絕與人群接觸,退縮躲在家裡足不出戶,日後就有可能走入繭居生活。什麼是繭居族?李訓維心理師表示,繭居族因為某些原因選擇長年待在家裡,對外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28歲的年輕男性,半年多前背上開始出現不痛不癢凸起的紅疹,起初不以為意,認為只是一般的濕疹,於是用一些藥膏塗抹,但紅疹卻時好時壞,後來竟然越長越多,家人建議他至醫院皮膚科進一步就診。經皮膚科醫師安排背部皮膚切片檢查,竟是罕見的表皮性B細胞淋巴癌,轉介至血液腫瘤科接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內常見的行道樹「臺灣原生種刺桐」近年來因刺桐釉小蜂的入侵,造成大規模的危害,疫情遍及全臺。國立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今年7月展開搶救刺桐大作戰,選定臺中市松竹路、惠來公園與國光公園三處刺桐受危害嚴重之區域,針對133棵樹木進行醫治,短短2個月,樹木已逐漸恢復生機,樹意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