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孩子易情緒爆衝?3點辨識發展異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孩子易情緒爆衝?3點辨識發展異常

3歲半的小華剛進幼稚園小班1個月,老師發現他的行為跟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樣,總是自己一個人玩玩具,不參與其他活動。當老師和同學接近想要找他說話時,就畏縮到角落,低頭不理會,這1個月幾乎沒聽到他開口說話。不論是上課或吃飯休息,小華常坐不到1、2分鐘就起來走動,甚至跑出教室,沿著園裡的小池塘一直繞著跑。老師提醒該做的事情,小華總是好像沒聽到。

社會情緒發展問題 難理解他人感受、與人互動困難

老師跟家長提起小華的狀況,建議去看醫師評估。因為老師講了很多次,媽媽半信半疑下帶著小華來到兒童精神科門診。在診間,媽媽講著講著就哭出來,這時坐在一旁的小華突然哈哈大笑起來。醫師告訴媽媽,小華社會情緒方面發展有狀況,難理解他人感受、與人互動困難,也幾乎沒注意到其他人在做什麼,自己還有一些儀式化行為及特別的玩遊戲方式。

媽媽帶著小華參加由心理師帶領的團體心理治療,學著怎麼和小華互動溝通、玩遊戲、建立生活常規。半年後,雖然小華還是比較「慢熟」,但已可以跟上同學步調,自己吃飯、收拾東西、一起玩軌道車子,有時回家還會主動找媽媽一起看故事書、跟媽媽講學校發生的事情,甚至在母親節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

5歲難靜下來 當心是發展異常警訊

成大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紀美宏說明,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等神經發展疾患,幼兒階段常有社會情緒發展的困難及特定行為表現,也常會合併語言、認知、動作方面的發展遲緩,甚至因多重發展遲緩,反而不易被辨識。

當孩子的生長曲線落後,或該講話卻不太會說話時,一般均可輕易察覺不對勁。然而,當孩子1歲半開始牙牙學語仍不搭理人、不模仿大人動作,3歲已能聽懂大人指令卻總是聽而不聞,5歲依然難以安靜坐著、動個不停、情緒爆衝等,一般家長多會認為是個性使然或小孩沒教好,卻很少認為是發展異常的警訊。

依年齡區分行為 早期發現、進行療育

社會情緒發展,是孩子對自己的狀態、情緒感受的覺察及表達能力,與環境接觸到的人事物的互動、理解及回應溝通能力,對團體規則及社會規範的接收及配合方式,關係孩子日後人際關係、道德價值觀,以及情緒調節能力等。

紀美宏主任表示,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溝通及與人溝通方式各有不同,若幼兒成長過程中未出現該年齡層應有的社會情緒行為表現,應儘早接受專業人員評估,以即早釐清原因及接受應有之療育。依年齡區分行為重點可供參考:

1)1歲前後/

已有分辨、對照顧者及陌生人做出親疏反應的能力,能享受與人間的情緒交流,有模仿行為,也有主動引起他人注意及表達需求的非口語溝通能力。

2)3歲左右/

能察覺旁人的部分情緒及手勢動作並做出回應、對參與他人活動有興趣,遊戲內容有想像性、互動性及扮演成分,如扮家家酒。並能理解且遵守簡單團體規則,也可透過安撫、轉移注意力來調節情緒。

3)6歲前後/

自在參與同儕活動,合作、分享並配合團體規範,運用口語及非口語的溝通能力處理問題及調節情緒,並能清楚表達需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我國成年人,高達八成以上,每日攝取的蔬果量,低於建議蔬果攝取量,顯示國人飲食習慣極為偏差,而多吃蔬果,對於身體究竟能帶來多大的幫助,英國近日就有最新的研究指出,多吃水果好處多,包括能降低血壓、降低一生整體死亡率、降低心臟病及中風死亡率,好處皆洋洋灑灑一一列...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中秋節只剩幾天就要到來,但在關心自己體重的同時,牙齒,似乎也必須納入中秋節最重要關切名單之一!因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中秋節過後,牙醫門診的病患竟多了一成五,其中,中秋節的所有食物,幾乎都和蛀牙二字扯上關係,包括酸性食物的柚子,與黏牙食物的月餅等等,若牙齒本來已經不太...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65歲的何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但近一年來開始出現頭暈及健忘情形,常常出了門忘記帶鑰匙,經過輾轉求診檢查後,發現右側內頸動脈有80%嚴重狹窄,但尚未出現中風現象。 後來,在醫院的建議,接受了頸動脈的支架擴張置放術合併積極的藥物治療,頭暈顯著改善,認知...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中秋佳節是全家團聚、賞月、吃月餅的好時光,但多數民眾都因沉浸在這歡樂氣氛下,開始大吃大喝,尤其是烤肉,若一不小心,就會將許多致癌物質吃下肚。 對此,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蘇裕傑醫師表示,魚、肉類經燒烤後會產生亞硝酸胺、異環胺,不僅讓痛風病人尿酸升高,同時還會提高致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