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有自閉症人生就完了嗎? 學齡前早療有效翻轉疾患

孩子有自閉症人生就完了嗎? 學齡前早療有效翻轉疾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5歲的小明被診斷為自閉症,媽媽緊張地在門診不斷詢問:「這有可能會好嗎?」、「還來得及補救嗎?」、「會需要進特殊班嗎?」醫師表示,自閉症的兒童若適時接受早期療育,腦部發育後的認知、語言、社交等能力皆可能有令人驚喜的成長。呼籲家長無需過度恐慌、甚至為孩子貼上「不治之症」的標籤。讓孩子及早接受適當治療,擁有一個選擇不同人生的機會。

自閉症成因複雜 青春期前腦部都還在成長

衛福部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章秉純表示,自閉症的正式名稱為「自閉症光譜疾患」,其成因非常複雜,通常與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及掌管腦部高級功能的楔前葉(Precuneus)相關;也與掌管情緒功能、記憶的杏仁核、海馬迴相關,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腦部狀況。加上人類的腦部不同於其他生物,出生後直到青春期都屬於成長階段。由於兒童腦部尚未發展成熟,個體差異更大,使得自閉症的診斷、治療均必須高度「個人化」,也因而最新的診斷準則中,將傳統的「自閉症」、「廣泛性發展障礙」、「亞斯伯格症」等診斷整合稱為「自閉症光譜疾患」。

接受個人化早期療育 學齡前灌溉發展

章秉純醫師指出,現代醫療科學對於自閉症光譜疾患已累積相當可觀的實證研究成果,建議及早接受個人化的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只要把握腦部發展的初期,於學齡前進行早期療育,就如同為發展中的腦部「灌溉」,讓孩子原本落後的部分得以發展,甚至迎頭趕上。

為了協助自閉症光譜疾患的兒童,臺中醫院成立「小小蒲公英學園」,由專業兒童早療心理師團隊,以系統化、個人化兼具的方式,與家長共同教育每一個特殊的孩子。讓孩子腦部中,負責社會互動、人際溝通、認知功能的神經元,在成長中得到外界的合適刺激,進而讓孩子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掌握孩子五個成長關鍵 有異狀一同就醫

章秉純醫師提醒,若孩子有「察言觀色」、「眼神接觸」、「重複行為」、「暴躁易怒」、「人際關係」等狀況時,建議家長不妨帶孩子一同來諮詢醫師,了解問題。孩子的人生充滿著無限多彩的可能性,只要適當接受早期療育,自閉症光譜疾患的孩子也可以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

【延伸閱讀】

內向孤僻的孩子易引發自閉症? 心理師:錯誤觀念

「被圈住的心靈!」 RNA與自閉症基因相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秋連假最後1天,國內今(21)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並無新增本土確診及死亡案例,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加零,我們都很高興」,仍要繼續觀察疫情發展。 對於中秋連假期間各地人滿為患,陳時中表示,不會因此重新加嚴防疫政策,中秋節不少人在海邊沒戴口罩、夜市邊走邊吃,這會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5歲郭先生平日擺麵攤兼看股票賺點小收入,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因此大部份的心思都著重在股市,無奈所持有的股票綠油油一片慘淡,在家藉酒澆愁近兩週,喝了吐、吐了喝,在一次嘔吐時吐出幾口少量的血也不以為意,直至前日再度吐血,被老婆看到了才就醫,確診為馬魏氏症候群,經急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方小姐因手肘疼痛無力數月,近期症狀加劇至無法入睡,前往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就醫,才發現他的疼痛是因為工作長期使用滑鼠及鍵盤的姿勢不良,造成的肱骨外上髁炎,俗稱網球肘,呂學智醫師表示,家庭主婦、廚師、木工、園藝工作者、貨運人員、電競選手與電腦工作者,因長期重複動作及不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國疫情3級警戒持續兩個月期間,學生不再到學校上課,遠距教學成為不得不的選擇,宅在家使用3C產品也變長,有家長擔憂子女網路過度使用,造成網路成癮及視力受損,致電詢問新竹縣政府衛生局。衛生局也提供四個準則,提供有疑慮的民眾檢視自己或周遭的人,網路使用是否已達成癮。網路成癮成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