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永久牙門牙萌出見戽斗端倪 及早矯正比拖延「省」

孩子永久牙門牙萌出見戽斗端倪 及早矯正比拖延「省」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許多大人小孩熱衷蒐集的人氣扭蛋玩具「戽斗星球」,是一系列有著戽斗的可愛動物擺飾,然而戽斗若發生在自己臉上,不僅影響外貌,還可能在生活上帶來許多不便。


是不是有戽斗? 永久牙門牙萌出時可看端倪


牙醫師宋慧玲表示,戽斗造成的咬合不正會影響咀嚼能力、發音及外觀。有戽斗,約在永久牙門牙萌出時,就可看出端倪。戽斗的定義為雙唇閉合時,下顎在上顎的外面。可對著鏡子自我檢視,輕輕咬合牙齒,只要下排牙齒在上排牙齒的外面,就可以算是戽斗了。依據戽斗的成因,又可分為機能性跟骨骼性兩種。


兒童時期出現咬合不良問題 多半是機能性戽斗


「機能性戽斗」通常是兒童時期出現咬合不良的問題,下巴因前牙的誘導而往前傾,吃東西時必須將下巴往前移才能咬斷食物,長期下來造成下排牙齒在上排牙齒前面。若能在發育期,趁下顎骨頭尚未定型前及早治療,便很容易矯正;相對的,若放任不管,任憑下顎空間不斷成長變大,一旦延誤了治療時機,就很難靠一般矯正來改善。


骨骼性戽斗成因 主要是遺傳基因所導致


「骨骼性戽斗」主要是遺傳基因所導致,因兒童時期的上下顎骨發育異常,下排牙齒位置在上排牙齒前面,且上下排前牙無法對咬,或是上下排牙齒僅能稍微碰觸。這種類型的戽斗,更需要在發育期就及早治療,如果錯過治療黃金期,日後就一定得接受正顎外科手術才能矯正好,風險相對提高。


把握7至11歲矯正黃金期 及時挽救孩子戽斗


宋慧玲指出,不少人認為等孩子過了12歲,恆齒全部長出來後再矯正都還來得及。其實,不論是機能性或骨骼性戽斗,都應把握7至11歲的矯正黃金期,才能及時挽救孩子的戽斗。因此,當孩子7歲長出門牙恆齒時,若仍有戽斗情形,就必須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此時是第1階段的矯正黃金期,矯正重點在於預防性矯正,調整前牙的反咬情形,使上下顎骨骼平衡發展。


錯過矯正黃金期 趕在第2階段11、12歲轉大人之前不必動刀


如果錯過上述黃金期,建議在第2階段11、12歲左右進行矯正,此階段屬於青少年發育期,骨骼還在成長中,尚未定型,趕在轉大人之前做矯正,透過拉面弓,不用開刀動手術,就可以完成牙齒矯正。


18到20歲第3階段還可補救 正顎手術來解決


假使錯過了前兩個時期,最後在18到20歲第3階段也還可以補救,此時上顎骨發育定型,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再行矯正、調整,只能藉由正顎手術來解決戽斗問題,患者不僅需忍受較大的疼痛,手術也有其風險及術後復原期。


發現孩子戽斗問題不要等 及早矯正比拖延治療「省」更多


宋慧玲提醒,家長應定時帶孩子至牙醫診所檢查牙齒,除了預防蛀牙,也可檢視是否有戽斗情形,一旦發現有戽斗,務必要把握第1階段的矯正黃金期,及早矯正能幫孩子省掉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麻煩,否則拖延到必須接受正顎手術時,在治療時程及花費上都會比單純矯正要來得多。


孩子永久牙門牙萌出見戽斗端倪 及早矯正比拖延「省」

▲把握孩子的黃金矯正期治療,就可不用動刀,透過牙齒矯正的方式來治療戽斗。(圖/慧安牙醫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性生活? 男子新婚不久性趣「歸零」
▸植牙失敗恐面臨2次植牙 導航植牙提升精準度與成功率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汽機車事故頻傳,醫師提醒未繫安全帶的汽車駕駛、乘客及機車騎士,一旦出車禍,發生頸部疼痛千萬不要大意,這可能是「絞刑式骨折」,如果延遲就醫,嚴重者可能四肢癱瘓。   66歲陳先生騎機車時,因意外車禍被送至急診,到院時意識清楚,但頸部、肩部、胸部及背部有多處疼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能睡就是福氣,這句話一點都沒說錯,國外1項研究證實,樂觀與良好睡眠之間有顯著正相關,越樂觀的人睡眠品質越好、睡眠時間也越長。   寒流來襲,許多人躺在溫暖的被窩中遲遲不想起床,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即使被窩再溫暖,音樂再柔和,還是難以入眠,睡眠品質不佳甚至可能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電影《死侍》中主角身體受損後,可以完全恢復成原本的樣態,現實生活中許多脊索動物如蠑螈和斑馬魚,也具備強大的再生能力。中研院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經由調控特定基因的活性,可以改寫「再生記憶」。當「再生記憶」受到影響後,斑馬魚再生的新尾鰭可以出現不同的大小和形狀。這是科學家首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彰基兒童醫院為了提升兒童友善醫院的環境,與台灣導盲犬協會合作,將導入導盲輔助犬進駐醫院,舉辦「彰基狗天使、兒童相見歡」活動,讓醫護人員、病童及家屬與五隻狗天使Link、Opal、Arthur、Sunday、Owen互動,並認識導盲犬及醫院機構犬的性質。有一種力量叫做陪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