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無法控制情緒 恐罹注意力不足症

孩子無法控制情緒 恐罹注意力不足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1名17歲的學生常常莫名大發脾氣,每次都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就連叫他去洗澡都可能不從而煩躁不安。家人都與他保持距離,不敢惹怒。然而長期下來終於受不了,勸說他就醫。

注意力不足症易引暴躁 使人際關係疏離

經門診評估發現,這名學生已有3年因為情緒障礙問題與同儕無法相處。同學曾因他的過動嘲笑、孤立他,加上面對學校課業壓力,讓他討厭上學。長久未正視問題,導致他日益暴躁。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無法控制亂發脾氣、疏離人群,往網路遊戲成癮的無底深淵而去。

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注意力不足症孩童若未經正確治療,有機會合併「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成長過程中會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發作頻繁和劇烈脾氣暴躁。甚至出現畏縮、逃避、易怒、怪罪他人,導致人際關係嚴重疏離。這樣的病人不少見,愈早發現並介入正確藥物與行為治療才能達到效果。

家長採極端管教方式 恐影響孩子情緒管理

究竟如何知道孩子是焦慮還是鬧情緒?如果要解數學題,孩子因不會作答急著找答案,屬於「想要找到解決模式的擔心」,可視為一時的焦慮。但若孩子開始怪東怪西,認為不會解題都是老師出太難、上課沒教,這類「遇到問題沒有尋找正確解決方法」就要小心,在面對其他事情也容易有相似問題。

臧汝芬理事長表示,情緒養成除了先天條件限制,更取決於家庭環境的建立。若家長本身過度寵溺與高壓政策的2種極端教導模式,將使得孩子在成長學習時期,失去了正確的行為觀念與道德判斷,未來也將嚴重影響求職與步入社會後的社交生活,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意。(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8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聽診趣健走活動 邀民眾認識菜瓜布肺伸展手腳擺動身體,熱身準備健走;起步槍響起,民眾大步踏出起點,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9月22日,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行聽診趣健走活動,邀請民眾一起為肺部健康而走,認識菜瓜布肺。台大醫院內科部王鶴健醫師指出,菜瓜布肺全名特發性肺纖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發育又早又快可別高興得太早,因為這有可能是性早熟的情況,家長要注意!正常孩童的發育過程來說,男生在9至14歲會開始出現第二性徵、女生則是8至13歲,如果在此之前就出現了第二性徵的狀況,就是所謂的性早熟。女生最明顯性徵是乳房發育、月經來潮。發育階段男孩生殖器改變不容易辨識,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今青少年透過網路接觸到性相關訊息的機會越來越多,容易因接收錯誤資訊產生偏差的觀念,導致一時好奇或衝動而產生嚴重後果。依國民健康署調查數據顯示,約有9.2%的高中(職)、五專學生曾發生過性行為,且其中沒有採取避孕措施的比例高達22.6%。國民健康署呼籲,青少年在採取更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缺牙了,自體牙齒移植是否可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用3D列印技術輔助牙齒自體移植推出新型態自體齒移植,移植手術前,透過3D列印製作可移植牙齒(稱捐贈齒)的模型齒,根據模型齒形狀修整預計植入的齒槽骨,修整為適當尺寸後再將捐贈齒拔起植入,大幅降低捐贈齒在口腔外的時間,爭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