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孩子發燒熱痙攣怎麼辦? 醫師提醒兩大原則

孩子發燒熱痙攣怎麼辦? 醫師提醒兩大原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1歲半的幼兒,凌晨開始發燒到39度C,媽媽發現孩子突然雙眼上吊,牙關緊閉,甚至雙手雙腳規律的抽動,嚇壞家長,在緊急送醫的路上突然又停止,媽媽分不清楚孩子是昏迷還是睡著,到醫院檢查後,醫師告知為熱痙攣所致。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張通銘表示,熱痙攣發作時看起來可怕,但大部分長大後都會好轉無後遺症,僅有少數個案可能為癲癇體質被誘發。

好發於6歲以下 八成長大後痊癒無後遺症

熱痙攣屬於常見的兒科急診狀況,發生年齡在1個月大到6歲之間,因為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腦部尚未成熟穩定,一旦發燒(38度以上)、體溫升高就容易引發全身抽筋。張通銘醫師說明,分為單純型與複雜型,約80%患者為單純性熱痙攣,若幼兒整體發展均符合各項里程碑,抽筋時間小於5分鐘,24小時內只發作1次,全身性抽筋,基本上為良性,6歲之後不會再發。

發作2次以上,時間大於5分鐘者為複雜性熱痙攣,有可能會有癲癇的風險,須由醫師診斷,未來有可能影響專注力、認知等發展。

發作時兩大原則 側躺、保持呼吸道暢通

發作時兩眼上吊、嘴唇發紫、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口腳抖動,還可能尿失禁,幾分鐘後停止,患者也隨之昏睡,此為大發作時症狀。張通銘醫師表示,第一次遇到發作時,家長一定很驚慌,此時必須記住兩個原則,先側躺,避免嗆到,第二保持呼吸道暢通,可將頭微微後仰,切勿前傾壓迫氣管,再來便趕緊送醫。醫師也特別提醒,不要給孩子咬任何東西。

熱痙攣發作與體質有關 再發比例為三分之一

熱痙攣2年內再發作的比例為三分之一,一般來說與體質有關,很難完全避免,僅能盡量減少發燒的機會,或是已知有熱痙攣體質者,發燒至37.5度時可以預防性先給予退燒藥。不過張通銘醫師也提醒,發燒為正常生理現象,也不能給予過多退燒藥。熱痙攣看似可怕,其實危險性並不高,建議家長以平常心看待,除非當下嘴唇發黑缺氧,發作時間超過5分鐘,則需叫救護車急救。

【延伸閱讀】

「台灣精準醫療計劃」啟動 基因科技與AI跨界整合

心律不整治療再精進!心導管電燒精準定位,助患者燒除「心」頭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更年期女性中,約有7成出現熱潮紅、盜汗、睡不著、情緒激動等困擾。江千代醫師在婦產科資歷超過45年,目前仍在執業中,是前臺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院長、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兼任主治醫師,她建議,女性想健康、快樂度過更年期,有6項原則:1、必要時,可考慮接受荷爾蒙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統計,一年新增二千多名病例的甲狀腺癌,發生率逐步攀升,列入國人十大癌症。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旗下的安克生醫公司已研發兩大利器,可協助醫師於甲狀腺超音波掃描以及細針穿刺檢查時,更快速、精準診斷甲狀腺癌。 診斷後近一半其實是良性的 目前甲狀腺癌診斷,先利用超音波影像檢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日前有位蕭姓女子在參加「排解身心靈負面能量」課程時,服用了胃散加上黑醋調配成的「藥物」後,竟出現嘔吐、抽搐、口吐白沫等異常現象,結果還導致休克死亡。相關新聞傳出後,讓人不勝唏噓,大家都覺得奇怪,怎麼會吃了胃散和黑醋後會造成死亡呢? 胃散8成是小蘇打 一次服用劑量約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年輕糖友警覺度不足 血糖飆高恐心肌梗塞 一名任職於台南科學園區的三班制年輕女性技術員,年僅二十五歲,日前因異常感到疲勞、頻尿且容易口渴等不適症狀前往診所就醫,檢查後才發現血糖指數飆高至400~500 mg/dl左右,幸而及時診斷加上年紀尚輕,轉往內分泌科接受糖尿病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