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宗教場所「微解封」最新管制措施出爐! 全面禁擲筊、不能抽籤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三級警戒延長,同時適度鬆綁,自7月13日起部分場域「微解封」,不過宗教場所究竟能不能解封,相關規定卻令人看得霧煞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9)日重申,宗教場所原則不開放,除非能妥備符合6大條件的防疫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同意,但最多不得超過99人,且不能提供筊杯、籤筒供民眾使用。

陳宗彥下午在防疫記者會特別針對宗教場所解封原則再做解釋,強調雖「原則不開放」但可有條件的開放,前提是要報防疫計畫給地方主管機關同意,地方性宗教財團法人就報鄉鎮市區公所初審;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直接報內政部。

陳宗彥強調,同時宗教場所防疫措施要實施實聯制;民眾進入宗教場所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入口處須量體溫,噴酒精或提供乾洗手液、洗手設備。若有發燒或有上呼吸道症狀的民眾,禁止進入。且要妥善規劃民眾進出及參拜動線,並引導入內民眾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參加宗教儀式人員須採梅花座,並固定座位。

防疫計畫要包括有6大內容,分別是:1宗教場所內部人員名冊、2宗教場所內部人員健康監測措施及監測異常時的處理機制、3宗教場所內部人員衛生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注意手部衛生,提供充足清潔及消毒用品等)。

4宗教場所環境清潔消毒措施(包括清潔、消毒之方法、範圍、頻率及負責人員等)、5開放民眾入內的防疫配套措施(如實施實聯制之方式、量體溫及噴酒精之地點、人流管制及動線規劃、未佩戴口罩者之處理方式等)、6內部人員可能確診或發現宗教場所為確診者足跡所至的應變措施。

即使通過防疫計畫,獲准開放的宗教場所,陳宗彥指出,也得符合容留人數最多不超過99人,且不提供筊杯、籤筒供民眾使用的限制,至於其他易輪流接觸的物品,除要求使用人在使用前後於手部噴灑酒精消毒外,也要指派專人定時以酒精或消毒水消毒。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7/9本土32例12死!台北最多 陳時中定調「整體疫情還是往下」

網傳疫苗施打前準備工作是假的! 打疫苗前、後正確注意事項在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一名58歲的陳女士,受慢性尿路感染約3年之久,服藥兩年多,症狀一直沒改善,尿中常有黃白色懸浮物和臭味,排尿時常疼痛。之前就醫接受腹部X光檢查懷疑是膀胱結石,為了再次確認病情,前往書田診所就醫,結果發現長年來的尿道感染遲遲未好,是一顆約貢丸大小的尿道憩室結石在作怪。替該病患進行治療的台灣書田診所泌...

閱讀詳情 »

「當時知道自己身體已經不行了,但還是硬撐將行程講解完,然後我就昏倒了。」平常注重養生的Vicki是台灣雄獅旅行社的金牌領隊,出國帶團機會頻繁,個性獨立、凡事要求完美的她,長期壓力累積卻不自知,終於在一次澳洲帶團時爆發,當時發燒到43度,突然暈倒在客人面前,而這次的經歷,也讓她開始正視自己的健康,經過...

閱讀詳情 »

忍不住就是想吃一些高熱量、富含葡萄糖食物?這不一定是你「有意識」的錯,而是大腦自然演化的結果。學界發現腦部的食慾調節中樞會受到特定化合物影響,讓我們更想吃充滿熱量的食物。除了源頭管理,科學家也發現另一種來自中草藥的化合物可以加速燃燒脂肪,兩者同樣都可以在未來成為研發新藥的線索。 找到大腦渴望熱量的原...

閱讀詳情 »

東莞的小屹屹出生時是健康寶寶,卻因從出生起就擦紅丹爽身粉,在只有4個月大時成為為腦癱。 我們常常以為居家生活最安全,殊不知,家裡同樣到處潛伏著有毒物質。 總結了八種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父母一定要看! 家長原本想預防皮炎 小屹屹健康出生,四個月大時卻被診斷為腦癱,這個噩耗讓全家人都難以相信。25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