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宗教場所「微解封」最新管制措施出爐! 全面禁擲筊、不能抽籤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三級警戒延長,同時適度鬆綁,自7月13日起部分場域「微解封」,不過宗教場所究竟能不能解封,相關規定卻令人看得霧煞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9)日重申,宗教場所原則不開放,除非能妥備符合6大條件的防疫計畫報請主管機關同意,但最多不得超過99人,且不能提供筊杯、籤筒供民眾使用。

陳宗彥下午在防疫記者會特別針對宗教場所解封原則再做解釋,強調雖「原則不開放」但可有條件的開放,前提是要報防疫計畫給地方主管機關同意,地方性宗教財團法人就報鄉鎮市區公所初審;全國性宗教財團法人直接報內政部。

陳宗彥強調,同時宗教場所防疫措施要實施實聯制;民眾進入宗教場所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禁止飲食;入口處須量體溫,噴酒精或提供乾洗手液、洗手設備。若有發燒或有上呼吸道症狀的民眾,禁止進入。且要妥善規劃民眾進出及參拜動線,並引導入內民眾保持1.5公尺社交距離,參加宗教儀式人員須採梅花座,並固定座位。

防疫計畫要包括有6大內容,分別是:1宗教場所內部人員名冊、2宗教場所內部人員健康監測措施及監測異常時的處理機制、3宗教場所內部人員衛生防護措施(如佩戴口罩、注意手部衛生,提供充足清潔及消毒用品等)。

4宗教場所環境清潔消毒措施(包括清潔、消毒之方法、範圍、頻率及負責人員等)、5開放民眾入內的防疫配套措施(如實施實聯制之方式、量體溫及噴酒精之地點、人流管制及動線規劃、未佩戴口罩者之處理方式等)、6內部人員可能確診或發現宗教場所為確診者足跡所至的應變措施。

即使通過防疫計畫,獲准開放的宗教場所,陳宗彥指出,也得符合容留人數最多不超過99人,且不提供筊杯、籤筒供民眾使用的限制,至於其他易輪流接觸的物品,除要求使用人在使用前後於手部噴灑酒精消毒外,也要指派專人定時以酒精或消毒水消毒。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7/9本土32例12死!台北最多 陳時中定調「整體疫情還是往下」

網傳疫苗施打前準備工作是假的! 打疫苗前、後正確注意事項在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圖說:已經照實做了改善虛寒症的方法,身體還是不舒服,該怎麼辦?那就得求助內科的專門醫生。(遠流出版提供)欣傳媒 森天豐 著 謝晴 譯已經照實做了改善虛寒症的方法,身體還是不舒服,該怎麼辦?就得求助內科的專門醫生如果虛寒症很嚴重,持續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也有些人經由檢查之後,發現罹患重病。例如心臟衰竭,...

閱讀詳情 »

「機器戰警」(Robocop)在現實生活中還只是一個夢想嗎?不再是了,歐洲科學家已成功發展出具有感覺能力的機械義肢「生命之手2號」(LifeHand 2),不但能讓穿戴者產生觸覺,辨別物件形狀與軟硬度,還能直接從大腦下令變換手部的動作與握力的輕重。機器戰警出現在現世,已跨出第一步。 「電纜人」丹尼...

閱讀詳情 »

攝取過多糖,不僅變胖還可能致命。歷來最大規模的研究指出,從飲料、糕餅和糖果等攝取太多「添加糖」,會增加心臟疾病的死亡風險。 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針對美國 31,000 多個樣本,檢視每人每天的添加糖總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關聯。有七成的人一天攝取的添加糖占總熱量 10%以上...

閱讀詳情 »

1.食管癌:吞嚥食物有遲緩、滯留或輕微梗噎感,可自行消退,但數日後又可出現,反復發作,並逐漸加重。或在吞口水或吃東西時,總感覺胸骨有定位疼痛。平時感覺食管內有異物且與進食無關,持續存在,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 2. 胃癌:突然出現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狀,而且比較頑固、進展快⋯⋯;突出的表現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