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害怕化療副作用 妙齡女乳癌復發耽誤生育良機

害怕化療副作用 妙齡女乳癌復發耽誤生育良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32歲妙齡女子門診就醫時,幾乎是由弟弟攙扶而來,做全身檢查時發現乳癌已轉移至肺部及縱膈腔淋巴;進一步檢視,腫瘤細胞甚至已擴散到全身多處骨頭,且單側乳房腫瘤愈長愈大,甚至出現潰爛性傷口。據病患自述,傷口幾乎天天流血,甚至出現血紅素過低,差點暈倒在家。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及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周旭桓收治該名患者後得知,原來該名女子於28歲時右側乳房就已確診乳癌,曾於歐洲動過手術,但術後因擔憂害怕治療副作用,並沒有完成後續治療,以至於一年前在同側乳房又面臨乳癌復發,又因延遲就醫,導致狀況變得棘手。最後是由弟弟從南美洲飛往病患住所,將其帶回台灣接受治療。

周旭桓醫師感嘆,乳癌早期發現,治癒率高,但仍有機會復發,「尤其,若沒有聽從醫師團隊建議,做好完整治療,復發機率會更高」。而現今乳癌治療邁入精準、客製化,除了開刀外,醫療團隊皆可視癌友個人狀況,配合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抑制劑等,此外,輔助治療的工具亦持續推進,副作用不再是治療的「必要之惡」,癌友們應更勇敢、積極地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

乳癌晚期復發或遠端轉移 治療已有新突破

對於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的乳癌,傳統治療方式是以化學治療為主,但副作用大,該病患正是因為聽說化療副作用,心生害怕而拖延治療。其實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在精準醫療下,已經可以藉由基因檢測與測量生物標記,做到個人化的精準治療,不但增加治療的準確性,也可降低不必要的副作用。

「以該病患所罹患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來說,復發或轉移時可使用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就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周旭桓醫師進一步說明後續治療狀況。該病患在就醫後,經過漫長溝通下,終於願意開始使用荷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經治療約一年後,腫瘤指數從當初的600多降到正常值,潰爛性傷口也已癒合,腫瘤也從原本的20公分縮小到2至3公分」。尤其,之前幾乎無法行走的她,現在已經可以四處趴趴走,最近回診時,還開心分享想去衝浪和騎重機。

不要放棄治療,醫護暖心相伴 醫籲「積極面對才能擁抱晚期希望」

「可惜的是,患者原有生育規劃,卻因延誤治療;若現在想懷孕,就得面臨停止治療的風險。」周旭桓醫師藉此提醒,如今乳癌治療科技突飛猛進,許多新的治療工具陸續被證實有臨床效益,癌友千萬不要因治療副作用而卻步,「一個病人可能無法獨自面對疾病,但是如有家人陪伴、病友團體支持,透過專業醫師與護理師的細心照護與正確治療,相信仍有機會戰勝病魔。」

周旭桓醫師表示,癌友一個人沒有辦法搬動巨石,但是一群人牽著她慢慢往前走,就會有活下去的希望與力量。今年國際知名藥廠攜手王小棣導演以首支乳癌關懷微電影【小豬撲滿計畫】,暖心鼓勵癌友「面對『乳癌』不要怕,擁抱希望不嫌晚!」,一起為乳癌病友加油打氣!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4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應國內出現首例確診COVID-19兒童死亡個案,4月20日邀集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召開會議,訂定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說明如下: 一、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男歡女愛的最高境界,就是雙方都能達到高潮,但如果小弟弟無法順利進入且持久度不足,就相當煞風景了!許多男性往往為了重振雄風,又礙於男人的面子難以啟齒,而選擇民間偏方或胡亂服用壯陽藥酒或藥物等,到頭來還可能傷身;中醫在治療陽痿早洩,認為應該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達到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最近在門診發現耳鳴有漸漸年輕化的趨勢,綿綿不休的耳內鳴聲,有時聲音由腦部發起,自覺腦中有音聲鳴響的症狀,是謂腦鳴,如此惡化下去會妨礙正常聽覺而使人聽力減退,形成重聽,也會影響人的腦部功能讓人產生失眠、健忘。中醫師吳宛容建議,一旦發現耳鳴、腦鳴,就應積極處理,以免將來失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台北郵政醫院院長陳健煜醫師認為台灣健保推行多年,就醫的方便,醫院出現大排長龍、超額掛號景象,衍生出就醫的問題,常見的有: 執行手術的過程細節不清楚,術後發現被植入醫材,後續併發症與副作用一概不知,術後發現療效不如預期。這是因為病患在術前沒有獲得充分的醫療資訊而產生的醫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