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有精神病患 照顧者的創傷也值得被重視

家有精神病患 照顧者的創傷也值得被重視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2歲的阿哲,在家中經常自言自語、比手畫腳,常覺得有人監視他,有被害妄想症,所以常將門窗緊閉且貼滿黑色塑膠袋,又覺得家人會在飯菜中下毒,多日拒絕進食,後來家人通報警消協助就醫,經過藥物及針劑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雖仍有部分妄想存在,但目前已可正常進食以維持基本生活機能。

患者拒絕服藥 家屬可與主治醫師討論

陷入被害妄想症的阿哲固然辛苦,但愛護他的家人心中也有許多壓力。家中有精神病患者,家屬其實壓力不比患者小,不知道患者發作時到底該如何自處,也不知道何時應該求助,患者可能不願意接受治療,或治療返家之後拒絕配合服藥,都讓家屬十分困擾。

社工師廖雪君表示,因為患者沒有病識感,或是服藥之後會容易身體不適,如嗜睡、體重增加、噁心嘔吐、頭痛暈眩等,家屬可於回診時主動告知主治醫師並進行討論,必要時醫師會開立滴劑用藥,或是配合施打針劑以穩定患者。

主要照顧者壓力大 出現精神症狀應求助

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之辛苦與壓力非一般人可以想像,除了面對家人生病的事實,還得面對家人症狀發作時的煎熬,多半時候還得受到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與左鄰右舍的閒言閒語,也因此大多時候照顧者亦會出現失眠、焦慮等症狀。

廖雪君社工師提醒照顧者,「家人生病不是你的錯,陪伴生病家人的路很長,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辦法控制好生病的家人,也才能維持家庭的穩定性。」萬一照顧者一直睡不好,或覺得喘不過氣、照顧壓力超出自己所能負荷之能力,建議也可以尋求專業精神科醫療團隊的協助或諮詢。

家中的照顧者可以輪流分擔照顧工作,必要時尋求其他資源協助,如醫療照顧、復健、護理照顧等,如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有支持團體可以參加,也有其他支持服務,或是撥打伊甸基金會的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02-22308830),提供照顧者線上資訊,也提供情緒抒發窗口。

試著同理患者的恐懼 有機會提升病識感

如果有一群人不斷跟蹤你、監視著你,是否很讓人緊張、害怕、想逃?如果有一天「下雨了」改變成「下蟲了」,是不是很讓人毛骨悚然、起雞皮疙瘩?很多時候精神患者對於妄想內容深信不疑,廖雪君社工師建議,試著有更多同理心了解精神病患者的恐懼與焦慮,也許他們能得到更多的安撫和支持,也會使他們更有機會了解自己生病的事實,以提升規則就醫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帶有BRCA基因突變 女性癌症風險提高五倍以上!

小資女辦公坐出梨形身 威塑雕塑曲線正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貼身衣物每天長時間接觸我們的私密部位,如何清潔貼身衣物成了人生中一件重要的小事。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清潔方式,究竟這些方法是否正確,還是以訛傳訛造成的迷思? Q1:分泌物變多,都是內褲沒洗乾淨惹的禍? 隨著月經週期的變化,私密部位本來就會出現分泌物,即將排卵的時候,女性賀爾蒙達到高峰,白帶會多得像...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微信)  人一旦長了白髮~年齡瞬間多了十歲以上,大家都知道染髮劑有毒,(讓人想到高陵風的新聞...) 於是現代人講求食療食補進行改善,63歲的西北農林大學郝雙福教授,出於對天然養生配方的痴迷,耗費10年的時間,配製了養生茶。喝了不到三個月面色變得紅潤有彈性不說,滿...

閱讀詳情 »

正確的飲食方式與飲食態度,不僅可以改變身體健康,還能維持完美體態,4月2日(六)播出的TVBS《健康2.0》節目中,邀請到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壢新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郭葉璘與飲食達人Mia等,與主持人陳月卿分享健康的飲食法則,懂得如何吃對食物,幫助你身體更健康。 ▲上圖右為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幼童小心腸病毒!中部一名2歲6個月大男童,突然發燒至診所就醫,診斷為腸病毒,陸續又出現雙腳抽動、精神不佳及食慾不振等情形,家人緊急送往醫院,經通報送驗確認為腸病毒71型重症,目前仍住院觀察中,為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 今年迄今共5例腸病毒71型 根據疾病管制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