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有精神病患 照顧者的創傷也值得被重視

家有精神病患 照顧者的創傷也值得被重視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32歲的阿哲,在家中經常自言自語、比手畫腳,常覺得有人監視他,有被害妄想症,所以常將門窗緊閉且貼滿黑色塑膠袋,又覺得家人會在飯菜中下毒,多日拒絕進食,後來家人通報警消協助就醫,經過藥物及針劑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雖仍有部分妄想存在,但目前已可正常進食以維持基本生活機能。

患者拒絕服藥 家屬可與主治醫師討論

陷入被害妄想症的阿哲固然辛苦,但愛護他的家人心中也有許多壓力。家中有精神病患者,家屬其實壓力不比患者小,不知道患者發作時到底該如何自處,也不知道何時應該求助,患者可能不願意接受治療,或治療返家之後拒絕配合服藥,都讓家屬十分困擾。

社工師廖雪君表示,因為患者沒有病識感,或是服藥之後會容易身體不適,如嗜睡、體重增加、噁心嘔吐、頭痛暈眩等,家屬可於回診時主動告知主治醫師並進行討論,必要時醫師會開立滴劑用藥,或是配合施打針劑以穩定患者。

主要照顧者壓力大 出現精神症狀應求助

精神病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之辛苦與壓力非一般人可以想像,除了面對家人生病的事實,還得面對家人症狀發作時的煎熬,多半時候還得受到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與左鄰右舍的閒言閒語,也因此大多時候照顧者亦會出現失眠、焦慮等症狀。

廖雪君社工師提醒照顧者,「家人生病不是你的錯,陪伴生病家人的路很長,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辦法控制好生病的家人,也才能維持家庭的穩定性。」萬一照顧者一直睡不好,或覺得喘不過氣、照顧壓力超出自己所能負荷之能力,建議也可以尋求專業精神科醫療團隊的協助或諮詢。

家中的照顧者可以輪流分擔照顧工作,必要時尋求其他資源協助,如醫療照顧、復健、護理照顧等,如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有支持團體可以參加,也有其他支持服務,或是撥打伊甸基金會的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02-22308830),提供照顧者線上資訊,也提供情緒抒發窗口。

試著同理患者的恐懼 有機會提升病識感

如果有一群人不斷跟蹤你、監視著你,是否很讓人緊張、害怕、想逃?如果有一天「下雨了」改變成「下蟲了」,是不是很讓人毛骨悚然、起雞皮疙瘩?很多時候精神患者對於妄想內容深信不疑,廖雪君社工師建議,試著有更多同理心了解精神病患者的恐懼與焦慮,也許他們能得到更多的安撫和支持,也會使他們更有機會了解自己生病的事實,以提升規則就醫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帶有BRCA基因突變 女性癌症風險提高五倍以上!

小資女辦公坐出梨形身 威塑雕塑曲線正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近幾年台灣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餿水油品、瘦肉精、四環素、塑化劑、保水劑、化學香精、染色劑等,到最近的諾羅病毒,使得食品安全充滿危機,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後,喚起民眾對三餐選擇的重視,應運外食族健康需求,少數餐廳推出了冷凍調理包。擁有大批網路讀者的網路部落客486先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48歲的呂先生,8年前曾因左側輸尿管結石而就醫治療,當時透過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後痊癒;近期體檢時竟發現,兩側輸尿管結石、腎結石、腎水腫等,再度接受輸尿管鏡碎石治療,當天即返家。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林儒廷指出,泌尿科患者,冬、夏常見疾病分別是攝護腺肥大和結石,目前介於冬...

閱讀詳情 »

這才是辣媽!都快50歲了!女兒都23了! 網友姓趙,女,23歲,杭州人,現在機關單位工作。微信裡“23歲的女兒”,就是她自己,而“快50歲的辣媽”,就是她媽媽。 幾天前,都市快報官方微信推送了一則標題為《這年頭,辣媽比辣妹容易紅​​》的微信,說的是已為...

閱讀詳情 »

很多人都聽說過按摩能治病,能減肥,但是,很少有人能說清楚這其中的原理是什麼?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按摩與淋巴的關係.中醫說起按摩來,大都會與經絡聯繫在一起.而對於現代醫學而言,這裡不能不提及人的淋巴系統.下面這張圖,就是人體淋巴系統分佈示意圖.大家看看,是不是分佈於人的全身呢?對.一定是這樣的.說起淋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