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長們注意! 孩子吃糖、巧克力有這些壞處

家長們注意! 孩子吃糖 巧克力有這些壞處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因為無法趕在五點前下班,珮君都必須拜託阿公去幫忙接孩子放學,為了讓孩子聽話順利回家,阿公總是會買小零食、小點心來哄騙小孩,即使千交代萬拜託只能買牛奶、優酪乳、優格,千萬不要買糖果、巧克力,下班到家總是會看到驚喜。阿公總是兩手一攤,「他要買這個我有什麼辦法?」面對剛上幼稚園的孩子,阿公也沒有耐心和體力跟他耗,讓珮君不好意思又苦惱。

純可可脂好處多 但市售巧克力精緻糖與添加物多

孩子是否真的不能吃巧克力?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其實純的可可脂對身體的好處不少,如黑巧克力中的「甲基黃嘌呤」可改善認知功能、使心情愉快;咖啡因成份,能增加視覺處理的速度,黃烷醇也有助於增進視覺反應時間、空間記憶等。但市售的巧克力都是放入大量精緻糖(simple sugar)與添加物的濃純香巧克力。

精緻糖使血糖飆高孩子過嗨 人工色素恐引發過動

糖果、巧克力中的精緻糖、人工色素是危害兒童健康的元凶。當攝取過多精緻糖,在體內消化轉化成單醣,會讓兒童血糖太高、過於興奮,還會影響規律的睡眠模式,削弱兒童自我控制的能力。蘇妍臣營養師提到,研究發現人工色素中的檸檬黃(tartrazine)、酸性紅(carmoisine)、食用黃色5號(sunset yellow;日落黃)、食用藍色1號(brilliant blue;亮藍)、食用紅色色素6號(ponceau)等,只要食用超過一週以上,就可能引發兒童過動。另外,市售的空氣包零食,添加物也多於營養素,少吃為妙。

開購買清單給長輩 避免激烈字眼引衝突

因此建議家長不要將糖果作為獎勵,事實上對孩子健康並不是獎勵,可以水果、牛奶等有營養的食物當作獎勵。蘇妍臣營養師表示,若有長輩需用零食協助帶孩子的時候,直接開可以購買的清單給長輩,避免用"不要給"等字眼以造成衝突,如麥片牛奶、乾燥水果、添加物較少的餅乾等。同時告知可樂、茶類中含有咖啡因,會讓孩子長不高,通常攸關發育問題長輩比較能接受。

兒童飲食應均衡,蘇妍臣營養師建議,選擇富含Omega-3必須脂肪酸的食物(如堅果類),可維持健康的腦部認知功能。挑選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可刺激腦部裡的血清素產生,與維持胰島素和血糖的正常含量。避免孩子攝取精緻醣類,可能會干擾兒童的正常睡眠和情緒控制。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綠色葉菜)、維生素C(如橙色、紅色水蔬果)、鎂(如豆類,綠葉蔬菜)和蛋白質(如瘦肉,黃豆及其製品類等)。

挑選好情緒零食建議:

1. 零食可選擇無鹽堅果、新鮮水果等食物,來代替攝取垃圾食物。

2. 避免酒精,會對大腦產生抑制效果,進而導致情緒不穏。

3. 避免攝入過多的咖啡因(如咖啡、茶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可樂),因為咖啡因會增加焦慮和躁動,還會影響睡眠情形。

4. 帶孩子們出去走走動一動吧!可減少體壓力荷爾蒙、增加幸福感、改善睡眠,更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

第一期或第二期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也可能是難治高風險族群!

90%的頭皮問題,都是因為你不夠了解他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1、最養胃的,是麵條;米中含酸多,如果可以少吃米飯。 2、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 3、小米粥就饅頭(不是包子),可以養胃。 4、有兩種飲料應該多喝,一是牛奶,二是熱水。不要早晨空腹喝牛奶,而是改在早飯後1-2小時後喝牛奶,胃中有食物防止了空腹喝牛奶的缺點;二是喝奶前先吃一些含澱粉較...

閱讀詳情 »

選對飲料可改善認知,提升腦力。據美國MSN生活網報導,營養學博士迪帕·維爾瑪總結出“讓你更聰明的幾種飲品”。 1.石榴汁。石榴中富含多種獨特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提高認知和記憶。 2.茶。美國普度大學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多酚類抗氧化劑兒茶素EGCG既可增加腦細胞,增...

閱讀詳情 »

炎炎夏日,不論是在戶外還是室內都難以避開紫外線。人們都知道紫外線會破壞皮膚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骨膠原,形成黑色素,導致生成色斑。因此,許多愛美人士都致力於曬後修復,想辦法對抗紫外線。日本Livedoor新聞網8月15日刊文介紹了四種防曬食物,教你對抗炎炎烈日。 1.香蕉連筋吃 香蕉富含維生素B群,尤其...

閱讀詳情 »

便秘是很多人說不出的苦惱,提起治療便秘的方法,一般人都會想到蜂蜜水等,可這些方法見效慢、時間長,那有什麼立竿見影、又沒有副作用的好方法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三天見效,只需一毛錢成本的治便秘妙方!   材料:一片生薑、一個創可貼、兩個透明液體,最快的三天以內大便通暢! 生薑可以和胃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