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寄養父母溫暖照護 失親兒也能自立生活

寄養父母溫暖照護 失親兒也能自立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世界展望會辦理家庭寄養業務,從民國八十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個年頭,開辦以來每年約服務200多名失依兒少。在2014年1月至9月,由台北市家庭寄養服務中心的120戶寄養家庭,已協助安置者198名寄養童。這些孩子被寄養的原因,有超過一半是在原生家庭中「受虐待、疏於照顧」、其次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身心病重或身心障礙」或是「家庭有經濟危機」。在台北市寄養家庭的照顧下,這些孩子得以獲得成長所需的愛與關懷,順利發展身心健康。

黃建茂與葉瑞衍夫婦過去曾照顧多達十一名寄養兒童的經驗,這些經驗的累積使他們在教育兒童方面特別有經驗。寄養媽媽葉瑞衍知道有寄養家庭服務後,希望能夠直接的面對小朋友做直接的幫助,在跟先生黃建茂討論後,決定參加寄養家庭的行列。黃建茂與葉瑞衍表示,每個來到我們家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感謝有寄養家庭的機會,能夠幫助行為偏差或失去依靠的孩子,了解他們的需求,提供溫暖。

黃建茂和葉瑞衍照顧小鳳〈化名〉已經有16年的時間,原生父親患有酒精性精神病,小鳳兩歲半時因親戚無法照顧,社福中心得知後立刻接手轉介安置,將小鳳安排進黃建茂與葉瑞衍家中。在親戚家不被接納的小鳳,初來到黃建茂夫婦的家中後,除了大小便無法自理外,更有語言遲緩、夜半常因害怕出現大哭、大鬧的情緒,吵得一家人無法入睡。

黃建茂夫婦表示,當他們仔細想想小鳳以往的生長背景與環境,也不忍苛責,按著她的需求細心陪伴。雖然小鳳在智能上未能與同齡孩子並駕齊驅,但葉瑞衍與黃健茂不以為苦,待小鳳如同自己親生的孩子,以樂觀、開朗的方式管教,看到小鳳的狀況一天比一天進步,讓他們感到相當欣慰。如今小鳳已經是個婷婷玉立的女孩,有穩定工作能自立生活,讓葉瑞衍感到非常驕傲。

台灣世界展望會希望有更多愛心人士一同投入寄養家庭工作,成為失依兒童的守護天使。家庭是兒少保護的重要防線,許多曾經因為心靈受到傷害而畏縮、封閉、行為偏差的寄養兒童,因為受到寄養父母的悉心關愛照顧,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走過生命陰霾,獲得成長所需的愛與關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69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近日曾有報導幼兒疑似接種六合一疫苗產生敗血性休克死亡,引起大眾恐慌。然而疾病管制署澄清,依照時間與病程,研判幼兒死亡非疫苗所致。綠膿桿菌侵犯抵抗力較差族群 致死率3至5成案例的9個月大男童,於2017年5月間接種六合一疫苗,後於8月出現發燒、嗜睡等症狀,疑似於疫苗接種部位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維護民眾使用餐飲用手套(俗稱手扒雞手套)衛生安全,臺北市衛生局至北市超市、賣場及餐飲業等處進行抽驗,共計抽驗13件PE材質之手套,依據「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另查核產品標示,結果4件不符規定,不合格率30.8%。4件不符規定 產品下架不得販售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羅東一名四十歲邱姓男子,上個月底因心肌梗塞發作突然昏倒、無法自主呼吸,到院前心臟停止,於是急救人員緊急施作心肺復甦術(CPR),以維持腦部供氧;由於急救適當,加上低溫療法,不僅降低腦部受損,且經支架放置改善血管狹窄,邱姓男子現已出院,家屬更直呼,其身體狀況與以前相比沒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4歲老翁,接受主動脈手術後,兩邊返喉神經麻痺,須經鼻胃管進食,且聲帶麻痺無聲;醫師指出,想要拔除鼻胃管進食,在治療時,首先得依靠談話的方式,紓解患者和家屬的擔憂,並藉由循序漸進的復健動作,包括從局部到全身、要求專心、不抱希望等方式進行。吞嚥訓練 首要處理心態收治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