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擺脫鼻胃管進食 得先解決患者焦慮

擺脫鼻胃管進食 得先解決患者焦慮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4歲老翁,接受主動脈手術後,兩邊返喉神經麻痺,須經鼻胃管進食,且聲帶麻痺無聲;醫師指出,想要拔除鼻胃管進食,在治療時,首先得依靠談話的方式,紓解患者和家屬的擔憂,並藉由循序漸進的復健動作,包括從局部到全身、要求專心、不抱希望等方式進行。

吞嚥訓練 首要處理心態

收治該名老翁的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林佩芬指出,鼻胃管進食患者得面臨害怕受苦的心態,長期下來若不能對抗心理抑鬱,恐影響病情,因此吞嚥訓練首要處理的,就是患者的心態;經由循序漸進方式,這位患者一個月內已拔除鼻胃管,恢復聲音,且持續進步中。

美國護理之家鼻胃管率逐年下降

目前各國醫藥政策皆以減少插管、保留天然的生理功能為目標,也因此管餵人口持續減少中;林佩芬醫師進一步指出,醫療糾紛不在少數的美國,政府借由政策、給付及宣導,成功地減少管餵人口,其護理之家入住者中,嚴重失智症併有自行進食困難者,入住一年後的插管率,正逐年減少,由2000年11.7%,至2014年已下降為5.7%。

台灣護理之家鼻胃管率高達六成 

反觀台灣,根據推估,台灣的護理之家住民中,高達60%得長期藉管餵食,全台管餵人口上看40至50萬人,且大部分都使用鼻胃管。林佩芬醫師表示,在鼻胃管插管、約束或是鎮定劑使用決策上,除了得仰賴看護、家屬細心照顧,還得透過良好的醫病溝通、正確的政策宣導及友善的支持環境,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5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坐月子對於許多新手媽媽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這不僅僅是生產後身體的調養修復,也是對於多重角色的適應期。而大多數人都認為中醫在產後調理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更深入去問:「中醫在產後調理到底是在做什麼呢?」大部分人回答的都是:「要喝生化湯排惡露」、「拿藥帖燉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2)日台灣回歸新冠零本土新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調查,案16411新北市病例(台北市幼兒園老師),匡列接觸者暫無發現確診者,也因PCR檢驗Ct值34.9相當高,暫判舊案也未發生群聚。 ▲10月12日新冠肺炎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綜合報導】在嘉義縣市場擺攤賣衣的何清全,今年56歲,在15年前收到衛生局一張成人免費健檢通知單,改變了他的命運,當時在家人的勸說下,從小B肝帶原的他接受檢查,沒想到肝臟胎兒蛋白指數185,罹癌風險極高,高階影像檢查發現,肝臟長出2公分的腫瘤。 肝癌患者有7成與B型肝炎有關 即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2)日上午10時開放牛津AZ第2劑預約,即便與輝瑞BNT第1劑採取隔日分流預約,仍出現系統當機導致眾人抱怨,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值中心統計,2款疫苗共159.3萬人已預約;另外,台中傳出施打輝瑞BNT後死亡,是否首例查證中。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第11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