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噴嚏方式不對 妙齡女險失聰

打噴嚏方式不對 妙齡女險失聰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北市一名二十多歲女性上班族陳小姐,日前感冒、發燒、流鼻涕,過了幾天發現聽不到,去求診才發現打噴嚏方式不對,害自己差點失聰。陳小姐說,因為工作環境安靜,上班時不好意思打噴嚏,怕太大聲會打擾同事,所以打噴嚏時就用手指捏鼻,防止發出「哈啾」聲,沒想到打了幾次噴嚏,開始出現耳膜痛,甚至開始聽不到了。

收治該名患者的耳鼻喉科醫師林偉鴻表示,打噴嚏時,空氣會從肺部帶至鼻腔,經由氣管再從鼻腔排出,所以擤鼻涕時,若壓住兩邊鼻孔,嘴部緊閉,使口鼻成為密閉空間時,原本應從口鼻排出的空氣,因為反作用力,就會往耳咽管衝,第一個受傷的部位,就是耳膜,所以才會有失聰的狀況。

林偉鴻醫師說,根據國際醫學期刊所發表的研究指出,打噴嚏的秒速一秒高達60公里,如果像案例中陳小姐這樣的打噴嚏方式,因打噴嚏時秒速快,將細菌往眼部或腦部衝,輕則引起鼻竇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結膜炎或腦膜炎,可能要動手術處理。

臨床上,因鼻涕倒流的病患,都會建議吃藥或以雷射手術的方式將耳膜切開,再將鼻涕抽出來,目前台灣有些醫療院所有「抽鼻涕」設備,可利用排壓的原理將鼻涕抽出耳膜,一旦鼻涕抽出來,耳膜不再膨脹,聽力自然就回復了。林偉鴻醫師解釋,鼻涕中的細菌很多,所以當鼻涕倒流時,容易造成感染、發炎的現象;其實動物也會打噴嚏,例如貓、狗,只是他們不會用手去捏鼻子、緊閉嘴巴,所以他們都把鼻涕吞下肚,胃部裡有強酸的胃酸,就會殺死細菌,所以動物不會有鼻竇炎。

林偉鴻醫師提醒,最好的擤鼻涕方式是分開擤,一次擤一邊分開擤,可微張嘴巴,分散氣流衝向耳膜或其他部位的氣壓;擤完用衛生紙捏住鼻孔擦拭時,鼻子勿用力吐氣,避免耳壓過高致耳膜破裂,若耳朵出現疼痛、流血等症狀,應盡速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68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英國萊斯特大學與英國國家統計局合作,針對第1波出院的4萬7,780名新冠肺炎病患進行研究,發現英國新冠肺炎痊癒者中,近3成在5個月內就會因為罹患其他疾病而再度就醫,而且12.3%會在5個月內死亡,死亡率是醫院其他門診病人的7.7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部醫師賴志冠指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群聚個案院外生活足跡,有關第863例、第864例、第865例一家人,除昨(19)日發布「桃園南門市場」與「摩斯漢堡(桃捷A7店)」外,中心流行指揮中心再公布,3人分別前往「廣德海鮮餐廳」、「一品金湯豆漿王」、「麥當勞(桃園三民)」;指揮中心陳時中建議,民眾外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店暖暖包已售完」寒流一波接一波,許多保暖小物大缺貨,美式大賣場暖暖包才上架,民眾瘋搶秒殺,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建議,買不到市售暖暖包的民眾也可以自製DIY紅豆暖暖包,反覆微波加熱,環保又實用。 周明岳表示,先以毛巾或毯子製作出口袋狀的袋子,將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新冠群聚,確診10例本土個案,當中3人在社區感染,共有427名員工需要隔離14天,計畫住院病患將分級轉出其他醫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面臨疫情以來最大挑戰。 陳時中表示,經評估在風險區住院病人,轉出醫院前,對口醫院必須準備好防範措施,接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