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對抗乳癌! 醫:規律運動降低風險

對抗乳癌! 醫:規律運動降低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乳癌令許多女性朋友聞之色變,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表示,乳癌與基因有關,包括先天基因及後天基因的變因,而接觸有毒物質是造成後天基因突變的原因之一,包括環境及生活習慣,例如抽菸、喝酒等,而塑化劑也是潛在因素。葉顯堂副院長提醒,想要避免乳癌找上門,唯一能自我掌控的因素,就是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運動333原則 規律生活習慣跟乳癌說再見

葉顯堂副院長說明,規律運動真的可以降低乳癌的發生風險。已經確診乳癌的患者,規律運動可以降低復發風險;健康的民眾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可以降低乳癌發生的機率,相較於其他難掌控之因素,包括體質、外界環境,唯有生活習慣可以自己掌握,避免抽菸、喝酒,養成規律運動,且應達到「333運動」原則,一個禮拜運動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心跳速率達到130下,也就是能夠流汗的狀態。

葉顯堂副院長分享,在門診中,在病人要離開診間時,他都會特別提醒「要記得運動」,認為運動比藥物還要重要,至於運動方式不拘,包括腳踏車、游泳、社區太極舞、排舞等,若環境資源不允許,散步、健走都宜。除了運動,定期檢查也很重要,鼓勵民眾應善加利用乳癌篩檢,保障自身健康。

早期乳癌腫瘤不痛不癢 定期篩檢及早發現

由於乳癌大多無症狀,早期乳癌腫瘤小,且腫瘤本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與疼痛沒有關聯,甚至摸不到腫瘤,一般民眾不會有感覺,只能靠定期檢查及早發現。葉顯堂副院長建議,國健署積極推廣乳癌篩檢,只要年齡條件符合,民眾應多多利用,而30-35歲以上未符合年齡規範的婦女,也應養成至診間檢查的習慣。

許多婦女以為摸不到硬塊就沒有危險,葉顯堂副院長強調,觸診正確性其實很低,不到三成,建議應使用儀器檢查,依據不同年紀,有不同有效的檢查方式,例如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民眾應與醫師充分討論。此外,摸到硬塊也不是都有問題,9成屬良性,剩下1成需進一步檢測,提醒民眾摸到硬塊不用太過驚慌,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且鼓勵女性朋友,養成定期檢查習慣才是預防乳癌之道。

【延伸閱讀】亞洲達文西手術訓練營 台灣醫師當導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許多上班族將手機視為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往往隨時隨地都在滑手機,甚至在睡前一刻仍習慣性的查看公司郵件,擔心老闆有甚麼最新指示。但最新研究提醒人們,手機讓人難以抽離工作,其夜間散發的微弱藍光將有礙睡眠。若要早晨精神好、工作效率高,每天晚上 9 點就應該將手機關上。 這項研究來自佛羅里達大學、密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每逢佳節肥四斤?經過幾天快樂的年假,許多民眾在放鬆享受的同時,一不留意就胖了一大圈;再過幾天的元宵節結束後,就將宣告著春節假期結束,似乎該收心、讓生活步入軌道,不少人也趁此想讓走樣的身材回復原樣,營養師特地提供春節後減重小撇步,教大家用正確的飲食方式恢復身材、重拾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肝病及腎臟病堪稱是台灣人的國病,但國內外的研究對於C型肝炎與慢性腎臟病之間的關係,一直未能釐清。最近由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陳宜鈞醫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臺灣全民健保資料庫,分析9千多名慢性C型肝炎患者及3萬7千多名非C型肝炎患者,在經過長達11年的追蹤後,證實慢性C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為緩解愛滋匿名篩檢陽性個案的憂慮與不安,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與新北市醫事檢驗師公會合作,安排檢驗所提供免費愛滋匿名篩檢,若初篩為陽性,並可由個管師一對一諮詢輔導,並協助就醫。依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15至34歲為感染愛滋的主要年齡層,而新北市15-34歲感染人數即佔該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