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對抗新冠肺炎-2》疫苗審核期縮短 風險須承擔

對抗新冠肺炎-2》疫苗審核期縮短 風險須承擔

國衛院研製新冠肺炎疫苗,預計今年6~8月可提出幾個候選疫苗進入動物試驗。(圖/國衛院提供)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嚴峻的疫情,台灣抗疫國家隊快速成軍,身為國家最高醫藥研究機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刻正積極進行疫苗研發,預計今年6~8月間會出現候選疫苗,順利的話,一年半後可上市。

 

不過,國衛院也坦言,在疫情緊急狀態下,全球疫苗審核時程縮短,可能會使疫苗風險提高,國人必須共同承擔。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專家不排除可能成為週期性循環,因此,除了藥物治療外,疫苗更是「眾望所歸」,希望能防患於未然。

 

目前國際上,以色列加利利研究所(MIGAL, The Galilee Research Institute)在2月底傳來福音,表示順利的話,疫苗可能會在幾週內準備就緒,並於90天內可用。3月初,美國也傳出首個新冠病毒疫苗試驗正在招募志願者,將有45人參加新疫苗的安全性試驗。

 

對抗新冠肺炎-2》疫苗審核期縮短 風險須承擔

蔡英文總統日前到國衛院視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情況。(圖/國衛院提供)

 

台灣在疫苗開發方面也不落人後,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廖經倫指出,國衛院全力投入合成胜肽疫苗開發,希望在今年6~8月間能進入臨床前試驗,也就是所謂的動物試驗跟毒理試驗,來證明其有效、安全且沒有毒性,再跟食品藥物管理署申請新藥開發許可,之後就能進行人體試驗第一、第二、第三期,待三期都完成後取得藥證,方能上市。

 

廖經倫說,一般而言,疫苗從開發到上市約莫需要7年的時間,因為疫苗跟藥物不同,藥物是給病人使用,但疫苗施打的對象是健康人,因此疫苗不論在檢核、查驗和鑑定的規格上,世界各國都將安全標準拉到最高,必須通過很多安全測試。例如,動物試驗及毒理試驗必須證明疫苗有效,並且動物沒有病症發生,但這不是只看表面,而是還要將動物解剖,看看內部器官有無任何病理變化等,因此疫苗開發時程通常比藥物還要久。

 

不過,因為新冠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全世界在WHO的建議下,加快疫苗審核腳步,將審核期壓縮到只有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廖經倫說:「風險相對一定會比較高,否則為何之前需要7年?就是因為要慢慢去做。疫苗跟藥物不一樣,是對健康人施打,如果有毛病就大條了!」

 

對抗新冠肺炎-2》疫苗審核期縮短 風險須承擔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各國海關、邊境無不加強防疫工作。(圖/國防部提供)

 

廖經倫表示,在審核時程壓縮下,若疫苗風險升高,國人也必須去承擔,因為包含美國如此嚴謹的國家,也指示疫苗應該要在一年半之內生產出來,就是為了因應國家緊急需求的緣故。

 

然而,廖經倫也表示,根據目前已上市的疫苗,風險都是在幾萬分之一到幾十萬分之一間才可能被接受,如果副作用、風險太高,根本沒有廠商願意投資,通常在候選疫苗階段就會被刷掉了,因此,他也呼籲大眾,不必太擔心這個問題。

 

廖經倫說,國衛院在今年6~8月間可提出新冠肺炎的幾個候選疫苗,預計一年半後上市,但後續的動物試驗、毒理試驗和人體試驗是個「動態變化」,任何一個階段沒有通過,該候選疫苗就會被剔除,重新選擇一支再重來。他說,後段的花費是以「億」為單位計算,國衛院並無此財力承擔,因此,他建議疫苗開發前期,政府必須投資,至少做到這一個候選疫苗確定可以繼續下去,屆時才會有廠商願意投資量產。

相關推薦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網路上也傳出不少大蒜水、喝普洱茶等食補抗病毒的說法,真的有效嗎?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造成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一種新型態的冠狀病毒,醫界目前仍未完全瞭解其特性,亦未有經科學實證之防治方法;若民眾健康無虞時,適當食補可促進健康,但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則應及早就診接受治療...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原本針對伊波拉病毒研發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如今被視為治療新冠肺炎最有潛力的新藥,各國無不爭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透露,台大醫院已經和美國接洽,爭取要在台灣展開一連串的臨床試驗,初步可能在北中南各挑一家醫院進行,但...

閱讀詳情 »

大型活動取消或延期?指揮中心宣布「再觀察」。(圖/截取直播) 優傳媒記者李英婷/台北報導 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是否停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6)日表示,疫情目前發展是非常不利於舉行大型活動,但基於對病毒的不確定性,「我們願意再觀察。」不過話鋒一轉卻又訴諸「神明」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