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對抗武漢肺炎台灣科學家串連 籲成立中央研究小組

對抗武漢肺炎台灣科學家串連 籲成立中央研究小組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武漢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持續擴散,為阻絕疫情擴大並增強台灣防疫實力,《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李家維號召台灣各界專家學者,4日於華山文創園區召開由《科學人》主辦的「對抗武漢肺炎 台灣科學家串連行動」會議,研擬科學抗疫相關對策。針對疾病檢測方法、疫苗製作、藥物合成等方面分析現況,同時提出解決辦法並研擬實際行動,期能發揮台灣科學家的最大力量。

 

與會成員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高治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吳夙欽、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主管冷治湘、科技部生命科學研究發展司司長陳鴻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主任江正榮等專家學者。

 

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台大已成功培養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未來也會在疾管署的監督下與國內專家合作進一步拓展研究成果。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認為,針對此類新型感染症,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發展疫苗,但生產去活性疫苗需要極高的安全防護等級,且可能產生抗體依賴性增強反應,因此可思考利用病毒表面的特殊醣蛋白,以安全性較高的重組抗原方式來設計分子疫苗。

 

而在國內的疫苗研發進度上,國光生技研發主管冷治湘表示,國光生技在春節之前就已啟動疫苗研發工作,但仍需較長的研發時間。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則強調,面對現在的疫情狀況,研發快速有效的篩檢試劑非常重要。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展「單株抗體」。在2003年SARS盛行期間,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就曾合作產製適合的單株抗體。這些抗體經日前分析,已發現具有中和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力,若能進一步驗證其辨識此病毒的能力,將可用以發展檢測試劑。

 

關於如何檢驗病毒,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主任盛望徽則宣導,若民眾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可至11家指定冠狀病毒檢驗醫療院所合約實驗室接受檢驗及治療,並能在24小時內獲得檢驗報告。

 

最後,《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李家維代表「對抗武漢肺炎 台灣科學家串連行動」呼籲,政府單位應在本週盡快成立中央研究小組,以因應目前的緊急現狀。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也表示,希望政府找到有力的領導者來帶領科學界對抗武漢肺炎,並提供更充足的疾病相關經費,才能有效對付疫情,安定民心。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國人牙周病盛行率極高,超過8成民眾罹患牙周病,但初期幾乎沒有症狀,許多人置之不理,直到牙齦鬆動、牙齒搖晃才驚覺不對勁。牙醫師提醒,牙周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息息相關且容易傳染,如家中1人確診牙周病,其他成員幾乎無一倖免。   50歲蔡先生為公司主管,長期熬夜、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不僅可能對呼吸道造成影響,其中PM2.5更可能危害到全身重要器官;高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家閔解釋,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可區分為10μm以下的PM10與2.5μm以下PM2.5,一般鼻腔粘膜與纖毛可阻隔10μm以上的懸浮微粒,但若為5至10μm大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5歲老翁,平時並無良嗜好,但近年來不僅常常感冒後,且咳嗽症狀也難好,去年因咳嗽有痰就醫檢查,診斷為感冒,但服用藥物後症狀卻仍加劇,不僅發燒,且痰變黃,也時常走路喘不過氣,家人送醫檢查後,確診為肺炎且合併呼吸衰竭,緊急轉加護病房治療;郭家佑醫師表示,主要因老翁感染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輕度智能障礙的小婷,高中畢業後經社會處轉介到伊甸嗎哪庇護工場工作。而因為小婷短期記憶力不足,容易忘記清洗玻璃瓶後要擺放至規定位置,因此就常發生碰撞而打破玻璃瓶。經過伊甸就服員的幫助與訓練,現在狀況已有明顯改善,甚至還能主動協助其它庇護員工完成工作。庇護員工克服自身障礙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