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孩突發燒!手腳出現異狀 當心「非典型川崎氏症」要命威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父母們最怕就是小孩突然發燒!6歲的陳小妹妹就在晚上開始發燒,溫度在37.5到38.5度,雖然不高卻反覆發燒不退,嚇壞家長,趕緊帶往就醫,所幸流感、新冠肺炎的快篩結果都為陰性,但到了第4天依舊微燒,同時發現手腳開始脫皮,這才確診為非典型川崎氏症,忽略恐要命。

陳小妹妹一就醫就被醫師發現臉部與頸部呈現泛紅,同時有地圖舌及下肢輕微水腫,進一步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收縮舒張功能正常,但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管徑出現不規則擴張,同時也發現手指及腳趾指甲附近開始出現脫皮現象。

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川崎氏症主要以血管炎表現,特別是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對日後心臟功能及心血管疾病存在威脅,容易有冠狀動脈狹窄及心肌梗塞的問題,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典型川崎氏症好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根據統計,2歲以下占50%。目前川崎氏症的診斷仍靠臨床症狀,除了超過5天的高燒以外,另有5個典型診斷要件,至少要出現4項。

潘俊伸一一細數,包括「嘴唇乾裂、出現紅斑、草莓舌、口腔及咽部發紅充血」、「雙側結膜充血但無分泌物」、「皮疹:包括斑丘疹、瀰漫性紅皮病、或多型性紅疹」、「急性期手腳出現紅腫,且或在亞急性期出現四肢指(趾)甲末端脫皮」、「頸部淋巴結病變(單側且直徑≥1.5公分)」。

非典型川崎氏症,症狀難以捉摸!潘俊伸說,近年來發現許多疑似川崎氏症,但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條件者,稱為非典型川崎氏症,約占全部川崎氏症的15%,臨床上必須配合輔助性診斷指標,如白蛋白指數、尿液檢查、肝功能指數、白血球數量、血色素、血小板數目、紅血球沈降係數(ESR)和C-reactive protein (CRP)發炎指數,並排除其他疾病才能加以確認。

潘俊伸指出,非典型川崎氏症臨床症狀雖不足5項,但會有心臟冠狀動脈發炎或擴大的情形,由於症狀與一般病毒感染的症狀十分類似,非典型川崎氏症被診斷的時間通常會比較慢,常造成冠狀動脈血管發炎的情形比典型川崎氏症嚴重。因此,倘家中幼兒發燒不斷、皮膚陸續出現紅斑、紅疹、腫脹等症狀,即使溫度稍退仍不要掉以輕心。

潘俊伸強調,治療方面,目前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為主,如果早期給予免疫球蛋白,發生冠狀動脈血管瘤的機會約5%左右;但如果沒有給予免疫球蛋白,發生機率可高達20到25%,所以早期診斷及治療,對避免發生合併症有很大的助益。

照片來源:榮新診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醫界龍頭鎖定「疫後」國際醫療! 台大醫院推24小時心臟病遠距照護

注意!12-17歲青少年即起可到醫院打第二劑BNT 前提「家長陪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英國這項2000人參與的最新調查顯示,34%的人在臥室時過敏症狀最嚴重,會出現打噴嚏、咳嗽等症狀,這讓臥室成了過敏高發地。 研究人員分析稱,臥室中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寵物毛髮和黴菌,它們導致78%的人打噴嚏,73%的人眼睛發癢,25%的人出現皮疹。遺憾的是,僅有20%的英國人每月更換一次床單。倫...

閱讀詳情 »

吹泡泡是大家童年的回憶。但就是泡泡水讓一位4歲女童全身蛻皮,看了讓人觸目驚心。到底這些泡泡水是什麼成分? 報導稱,今年9月份煙台的4歲女孩明明,在玩耍泡泡水時,不慎將泡泡水灑在了臉上。第二天,明明全身就開始蛻皮,嘴巴也開始潰爛腫脹。醫生診斷為接觸性皮炎。目前小女孩的狀況已經好轉,但是泡泡水的進貨渠...

閱讀詳情 »

面對國際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蔓延到美國與西班牙,從21 日起,將針對從歐洲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入境的旅客,強制要求填寫「伊波拉入境申報卡」,成為邊境發燒篩檢站外第二層過濾措施。總統馬英九召開國安層級會報,確認現階段維持現行指揮體系,如果歐美地區發生社區型感染,將改由衛生福利部長指揮疫情防治,如果中...

閱讀詳情 »

南台灣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增加,但上週令人注意的是高雄市三民區單週病例數大破四百人,遠超出其他各區數量,全台案例數也正式破千人。矛盾的是根據調查民眾九成以上都知道預防登革熱的方法與重要性,疾病管制署表示民眾「知道」與「行動」之間有落差。而事實上病情嚴重的登革出血熱死亡率達到 11%,實在不應大意。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