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小暑過後還會一天熱過一天? 戶外運動自保得懂「補水法」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天天飆破36度的日子,恐怕還要再持續一陣子,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而今年「小暑」節氣落在為7月6日,國健署就提醒喜好戶外運動的民眾,在高溫悶熱的天氣下運動,一定要做到自我保護,以免發生熱傷害,其中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前最好不要冒險,補水也要採取少量多次方式為佳。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近年受全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影響,夏季常見飆破36度的高溫警報,這段時間如果想要從事戶外運動,自我保護措施不能少,因為熱天從事戶外活動最怕發生熱衰竭、熱痙攣或中暑,活動前一定要先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循序漸進地讓身體做好「熱適應」。同時得了解自己的極限,以自己感覺最舒適的強度活動,避免逞強超出個人的體能負荷。

穿著方面,也有訣竅,包括得選擇透氣排汗衣物,穿著適合身體活動及環境的輕便裝束,建議可選擇淺色、透氣易排汗的輕薄長袖衣物,減少與陽光直接接觸,並適當使用防曬油及遮陽帽。

王英偉強調,更重要的是要避開太陽直曬時間,夏天日照最強烈的時間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前,最好選擇較涼快的清晨或傍晚,或是移到室內通風良好的空間活動,以減少大量曝曬機會。

補水則要少量多次,國健署建議,運動時應少量多次補充水份,每小時補充2至4杯水(1杯240cc);避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若有心臟病、慢性肝病或需要限制水分攝取的病人,則需諮詢醫師的建議。

國健署強調,長時間運動或在酷熱環境下運動,大量流汗導致脫水,可能出現噁心、頭痛、無力及皮膚溼冷會導致熱衰竭;另外,熱中暑則多因從事費力運動,身體產熱能力顯著超出自身的散熱能力,出現口渴、發熱、心跳加速、體溫升高,甚至昏迷等症狀,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悶熱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搧風等)、意識清醒者可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美國「買光」治新冠藥物瑞德西韋 台灣存量僅300劑也要搶藥

快查落袋沒!弱勢「千元補助」免費領三倍券 衛福部已匯99萬人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疾管署防疫人員在高雄市三民區鼎西里進行列管點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家人連續2天爆病例!疾管署今(18)日公布高雄再確診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這名三民區鼎西里30多歲女性,正是昨日公布確診的60多歲男性同住家人,女子是在7月14日至16日陸續出現發燒、頭痛、...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C型肝炎可能引發肝硬化以及肝癌,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高嘉宏會長對此表示,許多民眾不知自己是否為C肝帶原者,因而延誤治療,導致治療成效不佳,所幸,政府近來積極關注C型肝炎,並持續推動相關篩檢政策,除了醫療院所以外,也進行偏鄉地區篩檢以及提倡基層診所篩檢。社團法人台...

閱讀詳情 »

▲夏日防蚊大作戰,可使用天然中藥驅蚊包。(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夏季群「蚊」亂舞,全台各地零星有登革熱、日本腦炎的病例傳出,不想蚊子叮一口,傳染病跟著上身,自製中藥防蚊包或許是個簡單的好方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就提供做法,只要使用艾...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台北報導 相信大家都有在電視新聞上看見有民眾因為心臟病發作而猝死的案例吧?雖然「猝死」這件事完全無法預料,但是若小心預防、即時治療,那這健康第一大殺手-心臟病所造成的危害將有效地減少。 不過說到「心疾」,民眾們真的了解嗎?心臟病到底有多可怕?上月世界衛生組織就公布一項報告,指出心臟疾病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