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少吃不一定更健康!最新「肌少症」數據顛覆2大迷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少吃不一定更健康!最新「肌少症」數據顛覆2大迷思

小心,50歲以上肌肉就會開始流失!最新調查顯示,國人患肌少症風險竟高達46%,等於每2人就有1人是高風險群,且隨著年齡越風險越高,除了影響行動力,還可能增加臥床機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表示,肌肉與免疫力有密切關係,若肌肉流失,無形中也會提高感染新冠肺炎風險。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與亞培台灣近日公布「台灣肌少症風險調查」,打破以往國人對於肌少症風險與增肌的二大迷思:「男性肌肉多、肌少症風險較女性低」「隨年紀增長,吃越少越好」,挑戰國人營養補充觀念。

家庭醫學醫學會從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針對台灣1322位50歲以上民眾進行問卷,並以亞洲肌少症共識會指標,以抬舉5公斤物品、房間與客廳走動、爬10層樓梯、從床或椅上起身或在1年內有無跌倒紀錄等,作為風險評估基準。

迷思1:男性肌肉多、肌少症風險低?
調查真相:「男風險竟破5成、高於女!」
員榮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黎雨青指出,國人普遍認為男性天生肌肉多於女性,肌少症風險一定更低,但實際調查結果卻顯示,男性風險達51%高於女性的43%。

黎雨青解釋,男性因天生荷爾蒙關係,肌肉組成表現比較好,但隨著年紀增加,睪固酮分泌減少,維持肌肉量更需要仰賴後天努力,尤其睪固酮對肌肉維持相較女性雌激素影響更鉅,因此男性肌肉流失風險會更高。

黎雨青表示,先天荷爾蒙助攻與後天積極運動,這兩者也僅能提升生成肌肉的動力,如果沒有吃夠蛋白質,身體就沒有足夠原料製造肌肉,就算再多刺激,肌肉增長程度也有所限制。想要增肌得先確保均衡飲食,並攝取充足的肌肉生成原料,否則隨年紀增長,肌肉流失會更明顯。

迷思2:年紀大吃少才健康?
調查真相:「食量輕微下降,肌少症風險就達6成!」
許多民眾認為,上了年紀就不要吃太多、隨著代謝降低要少吃一點,但此次調查結果發現,食量變化會造成肌肉流失風險增加,過去「少吃才健康」反是危險迷思,即使食量只是輕微減少,也可能導致罹患肌少症風險從38%攀升至64%;若食量嚴重減少,風險更激增至83%。

黎雨青表示,比起吃的量,吃的內容其實才是重點,雖然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優質蛋白質最理想,但也容易掉入營養漏洞或陷阱,建議民眾在挑選均衡營養補充品時,可選擇有醫學實證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才更有保障,並養成每日補充均衡營養品,增肌效果更佳。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hiv 檢查,限制與盲點 hiv 檢查有哪些限制? hiv 檢查的過程是要將音波從檢查的探頭發出,傳達到腹部的器官,而後音波會再回射到探頭,從探頭接收後送到超音波機器去做處理,最後呈現器官組織的影像。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有音波受阻的情況發生,例如:骨頭及空氣會阻擋超音波在腹腔內之傳導。因此,胃腸道無法...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邁入老年人口超過14%高齡社會的台灣,據統計失智人口已逾28萬人,相關走失案件快速增加。台灣失智症協會結合警政署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一同呼籲建立「走失協尋三不六要」觀念,讓失智走失朋友可以盡快平安回家。 警政署防治組林大為科長表示,台灣每年有超過2萬以上的失蹤...

閱讀詳情 »

周晉逸/職能治療師 亨丁頓舞蹈症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發病年齡介於30至50歲間,發病年齡愈小其腦部退化就容易愈嚴重,該疾病迄今尚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持續運動及復健,都可以幫助延緩亨丁頓舞蹈症的病情,亨丁頓舞蹈症發病後之壽命約十五年,最後常因吞嚥、呼吸困難、感染等原因而死亡。 ...

閱讀詳情 »

你是否曾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天旋地轉,求診時被告知為「眩暈症」,到底什麼是眩暈症呢?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林婉妮醫師表示,眩暈症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然而,造成眩暈的成因眾多,可能與內耳平衡或腦部神經或是心血管系統異常有關,若積極接受檢查找出可能的病因,可望改善症狀。   眩暈症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患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