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尿道狹窄成因複雜 又以男性患者占多數

  你有尿道狹窄的困擾嗎?通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尿道某一部分組織受到外傷或發炎、感染,導致纖維化結疤,而使尿道變得狹窄,小便就無法順利排出。而尿道發生外傷的性別比,又以男性占絕大多數,這是因為人體尿道的構造男女有別。男性尿道可以分為前尿道(陰莖尿道與球狀部尿道)與後尿道(膜狀部尿道與攝護腺尿道);而女性在結構上,則只有後尿道。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高建璋指出,根據不同機轉產生不同尿道部位外傷,以前段尿道受傷而言,又可分為鈍傷(車禍、跌倒、被踢或是性行為)及穿刺傷(刀傷、彈傷或是咬傷);至於後段尿道受傷,則常發生於骨盆腔骨折的病人(如車禍、跌倒)或是會陰部受傷的病人。

  常見症狀可能是血尿、解尿困難,或是尿道口有出血(在前尿道受傷患者至少有75%),身體檢查可能發現陰囊或是會陰部皮下血腫,肛門指診可能發現骨盆腔血腫或是攝護腺在高位處。高建璋表示,臨床上只要發現患者尿道口有出血情況時,不應進行任何盲目的導尿管置放或是尿道擴張,而是儘快進行尿道顯影劑攝影,以確定尿道的完整連續性。

  針對尿道外傷的處理方式,可採取傳統手術或內視鏡手術。高建璋說明,在手術時機上,可先做恥骨上膀胱造廔引流尿液,再來考慮重建時機。尿道狹窄的患者一般在國內會接受「內視鏡尿道切開術」併用「尿道擴張術」的治療,這種治療廣被國內泌尿外科醫師採用,因內視鏡手術便利且無傷口,住院時間短(一般1至3天),不容易有其他嚴重的併發症。

  不過,越長段的狹窄(超過1至2公分)內視鏡手術後復發率越高,單次手術復發率有時高達50%以上,在復發的狹窄患者上用同樣的方式治療,復發率達95%至100%。高建璋提到,許多患者因此受到身心靈的痛苦,甚至也不敢出國旅遊或離開醫院範圍,因為常常突然就尿不出來了。

  近年來,也有使用口腔黏膜移植來進行尿道重建,對於尿道球部狹窄患者的成功率可達85%至95%;後尿道狹窄的患者,也可以大幅減緩所需擴張或住院的次數。高建璋分析,此手術適用在尿道切開後復發狹窄的患者、尿道狹窄較長的患者,或者尿道狹窄後無法用內視鏡重建的患者,尤其是復發性的尿道狹窄患者可將此方式列入考量。此外,像是成年尿道下裂患者(通常小時候已經手術但不完全成功),也可以考慮採取此方式進行修補。

相關推薦

醫界在在乳癌切片中,發現一種叫做PARABEN的成分。這種成分就是藏在沐浴乳中,是用來抑制沐浴乳變質的防腐劑。   PARABEN不會造成皮膚病變,一般人使用都不會有症狀,但是一旦使用超過十年,就可能誘發乳癌。小孩子皮膚解毒力很弱,建議也不要用沐浴露!  洗澡用沐浴露還是香皂?...

閱讀詳情 »

9歲男孩咳嗽20多天 X光片出來顯示右肺失蹤驚呆醫生 感冒咳嗽很常見,一般吃點止咳藥就好了。可家住溫州的9歲男童鵬鵬,近來卻連續咳嗽了20多天也沒見好轉,到醫院一檢查,結果把所有人都驚呆了。 據悉,日前,由於鵬鵬連續咳嗽,家人便帶他來到溫醫大附二院就診。醫生用聽診器一檢查,發現一件怪事&mdash...

閱讀詳情 »

在美國弗吉尼亞州有一個名叫肯尼-伊斯特戴(Kenny Easterday)的男子。 35歲的他由於小時因患有一種罕見的疾病,而被迫截肢,失去了他的腿,導致他只剩下上半身。 然而,肯尼拒絕使用輪椅和假肢,寧願自己用手去行走。 熱愛生活的他喜歡做運動,而且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傷口受細菌感染時,細菌聚集之處就會形成「生物膜」,可能演變成慢性傷口,而這種現象會引起許多問題,且難以治療。美國、澳洲研究團隊發現,若將薄荷油、肉桂中的抗菌化合物成份放在一起,置於微小膠囊當中,就能幫助殲滅傷口生物膜,並可促進傷口復原。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