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居家上班身心症大爆發 醫師教四招紓壓技巧

居家上班身心症大爆發 醫師教四招紓壓技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歐美多國已實施居家上班超過一年,而台灣自五月發佈三級警戒後,多數企業也採取居家上班模式。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居然有七成居家上班的人選擇在家裡床上辦公,長期恐引發身體不適,加上家裡空間有限,全家擠在一起上班、上學,造成摩擦增加,引發衝突,造成情緒失控或失眠的民眾激增。精神科醫師提醒,居家工作期間若出現情緒障礙,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居家上班問題多 工作及日常生活難切割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居家上班雖省去了通勤時間,並增加了與家人相處的時光,卻也帶來許多工作上的不便,如全家人的生活重疊,在工作同時會受到他人干擾,遇到線上開會甚至須要求小孩或同住者安靜。另外,因人是感官動物,上下班均在同一地點,讓人分不清到底是上班或下班,多重影響之下,降低了工作效率,更拉長了工作時間,導致壓力、焦慮感及睡眠障礙等問題產生。

疫情導致負面情緒 醫建議四招紓壓技巧緩解

除了上述問題,居家上班也引起部分民眾產生負面情緒,楊聰財醫師補充,許多公司老闆擔心公司敵不過疫情倒閉,員工則煩惱在家上班如何凸顯績效,加上疫情帶來的衝擊,讓負面情緒一下子迎面而來,容易造成身心問題發生。建議當情緒來臨時,可以採取四個緩解的紓壓方式,包含早中晚執行腹式呼吸20次、紀錄下每日感恩快樂的事、轉念且凡事往好處想,以及適時找同伴或親友傾訴,避免自己落入負面情緒。

重返工作崗位 掌握三大重點避免長假症候群上身

隨著台灣疫情趨緩,防疫警戒也降為二級,民眾紛紛回到公司上班,身心猶如罹患長假症候群,讓多數人大喊不習慣、難調適,面對疫情下的額外難題。楊聰財醫師表示,要避免出現回歸上班場所可能產生的症候群,第一就是做到「規律化」,也就是作息要規律,每晚11點到隔日清晨7點是黃金睡眠時間,當身體發出睡眠訊號時,若熬夜硬撐,會干擾人類下視丘生理中樞,造成惡性循環,進而導致生活不規律,建議白天躺床的時間勿超過一小時,否則容易影響晚上睡眠。第二就是要「勤運動」,多運動能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幫助提升記憶力、活動力及愉悅感。至於第三就是「結構化」,指的就是有條理的規劃一日生活,除了工作外,也能透過聽音樂、寫日記,或運用網路與親友保持聯繫,來達到放鬆平衡的效果,只要掌握以上三要點,便能使工作型態的調適更為容易。

楊聰財醫師提醒,因疫情影響,人類生活不得不發展出一套應變措施,雖然這樣的轉變為日常帶來部分問題,但只要掌握以上原則,找回生活的平衡,便有助於克服居家上班或重回公司的不適。

【延伸閱讀】

Delta變種病毒肆虐 菲律賓病例持續攀升

喉嚨卡卡還異常反芻 竟是食道憩室作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由於媒體的宣導,人們都知道骨骼、關節會退化,骨骼的退化就是骨質疏鬆,而關節的退化就是退化性關節炎,其皆有相對的商品在販賣。肌腱退化由於沒商品可賣,所以這樣的觀念就沒人宣導。因此人們常常忽略肌腱也會退化,而肌腱退化也是造成爪狀趾的元兇之一。專精足踝外科名醫朱家宏於《自己的腳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美國拉霍亞過敏免疫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如果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則有助於他們康復。至於部分從未被感染過的受試者,也有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的關係。 對此,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表示,不管感染哪種病毒,都需要T細胞的協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蠔菇、杏鮑菇等側耳屬真菌,是相當常見的食用菇類,也稱為食肉真菌,科學家發現在貧瘠環境中,這些菇類的菌絲會麻痺並殺死線蟲以獲取養份,但是目前科學家對此快速麻痺的機制所知甚少。中研院研究員薛雁冰與研究團隊,找到食肉真菌捕捉線蟲的機制並發表論文,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衛生福利部自2003年SARS過後,即著手推動公共衛生師立法工作,惟因其定位、業務範疇、專業排他性及應考資格等問題,始終未能順利於立法院進行審議。本次公衛師法草案歷經多方討論及公聽會後,終於109年4月23日獲行政院審查通過送請立法院審議,立法院於今15日三讀通過「公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