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產後大出血恐致命 立即就醫別輕忽

產後大出血恐致命 立即就醫別輕忽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產婦一旦出現產後大出血,嚴重甚至可能致命。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產房主任陳震宇指出,產後大出血與惡露最大差別在於,產後大出血時,出血量往往很多,呈鮮紅色,如果出血量「超過平常月經的最大量」,或合併心跳、血壓的變化,必須立刻就醫,以免情況持續惡化。

產後出血 分為立即性、延遲性出血
陳震宇醫師指出,一般而言,胎兒出生後陰道出血量在500毫升以上,剖腹生產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便稱為「產後大出血」。胎兒出生後24小時內出血為「立即性」產後大出血;生產24小時後、6星期內出血則稱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

產後大出血發生機率約4-6%,陳震宇醫師表示,產後大出血發生率與生活、飲食習慣關係不大,常見危險因子包括產程較久、急產、患有子癲前症、接受產鉗或真空吸引等器械輔助生產、絨毛膜羊膜炎患者等,若巨嬰、雙胞胎、羊水過多等,造成子宮擴張過大,也會增加產後大出血風險。

產後大出血 不影響下一胎併發症、流產風險
雖然產後大出血可能對產婦健康帶來威脅,不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這一胎出現產後大出血的女性,下一胎出現懷孕併發症風險並不會特別升高。

這項英國亞伯丁婦產醫院團隊所進行的研究,分析1986年至2005年間3萬4千多名產婦數據,結果發現,無論產婦有無產後大出血,懷孕併發症、流產風險都一樣,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英國婦產科醫學期刊〉(BJOG)。

研究作者蓋爾‧佛勒頓醫師研究團隊也發現,年齡較大、體重較重的新手媽媽,以及抽菸的人,較容易出現產後大出血。佛勒頓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對於女性與其伴侶而言,產後大出血常帶來很大壓力,有些女性也許憂心到不願再次懷孕,這項研究報告可讓女性較為放心。

飲食吃含鐵食物 以應付生產所需
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產科醫師勞拉‧李蕾接受路透社訪問時建議,女性若要避免產後出血,懷孕時最好維持健康、合理體重,避免體重增加過多、降低產生巨嬰機率。另外,由於生產會失血,建議飲食要多補充鐵質,提升體內鐵質儲存量,以應付生產所需。(2016亞大周產期醫學會年會特別報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2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一位20歲黃姓女大生瘋玩寶可夢遊戲,常連續玩4~5小時沒休息,一星期後,她開始感覺頭痛、脖子僵硬、手指麻痺及背部肌肉隆起的現象,至醫院求診,醫師診斷黃同學因姿勢不良形成頸椎壓力,亦造成周邊肌肉變緊,讓脖子僵硬而無法自主轉動,醫師安排其接受頸椎牽引及運動治療,才讓黃同學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開學至今已經一個多星期了,家中孩子是否出現不想上學、精神不佳懶散、學習興趣不高等,所謂「開學症候群」的情形呢?學校老師也發現了孩子在上課出現不容易專心,因此有國小老師嘗試將硬邦邦的木頭椅子換成有彈性的健身球,希望能提升孩子上課的專注力。但專家建議,若要以健身球完全取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乳癌患者一旦出現喘的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嚴重性。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教授表示,乳癌患者出現轉移時,癌症轉移部位與存活期、癌症惡性度息息相關,其中肋膜轉移又比肺部轉移更嚴重,患者出現癌症肋膜轉移,很容易產生肋膜積水,呼吸就容易喘,一些患者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般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前都需要吃瀉藥、清腸,大腸鏡檢查會比較順利。一名年約五十多歲男性接受健檢大腸鏡檢查時,由於大量腹瀉,加上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導致身體脫水,這名男性原本就有膽結石病史,大腸鏡檢查後,身體一脫水,第二天馬上引發急性膽囊炎,立刻急診、接受進一步治療。 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