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鏡檢查水喝太少 急性膽囊炎發作

大腸鏡檢查水喝太少 急性膽囊炎發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般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前都需要吃瀉藥、清腸,大腸鏡檢查會比較順利。一名年約五十多歲男性接受健檢大腸鏡檢查時,由於大量腹瀉,加上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導致身體脫水,這名男性原本就有膽結石病史,大腸鏡檢查後,身體一脫水,第二天馬上引發急性膽囊炎,立刻急診、接受進一步治療。

身體脫水 容易引發急性膽囊炎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外科教授陳瑞杰表示,健檢進行大腸鏡檢查前,民眾需要服用瀉藥,身體大量腹瀉時,水分也會快速流失,此時就容易脫水,膽結石患者若脫水,膽囊發炎機率就大為增加。同樣的,在夏天、天氣炎熱時,民眾運動、大量流汗,若沒有補充水分,便可能產生急性膽囊炎。

大腸鏡檢查前 半天內需喝水2000cc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症外傷外科黃宏昌主任建議,民眾若要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前半天內最好補充2000cc水分、分次飲用,身體排除腸胃道廢物需要充足水分,就好像馬桶沖水需要大量的水一樣,因此補充足夠水分不只可以幫助排除腸胃道廢棄物,也能避免身體脫水。

黃宏昌主任指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感覺口渴、小便顏色變深、皮膚變得乾乾的,可能代表身體脫水,此時就要記得補充水分。

吃太油易膽囊發炎 跟胃痛傻傻分不清
除了水分補充不夠,肥胖、飲食過於油膩、大量喝酒,都容易造成膽結石。黃宏昌主任分析,台灣民眾膽結石比率約一到三成,膽結石患者若吃大量油脂,也可能引發急性膽囊炎。很多患者會將急性膽囊炎當成胃痛,胃痛、膽囊出問題時,疼痛感覺多發生於腹部中間,導致民眾搞不太清楚;胃痛多發生於飯前,飯後若出現肚子悶悶、不舒服感覺,可能就是膽所造成,民眾若有疑慮,最好到醫院接受詳細診斷、檢查。

單孔腹腔鏡手術 開一孔、住一日
傳統治療急性膽囊炎為開腹手術,後來演變成腹腔鏡手術,但還是需要在腹部開四孔。黃宏昌主任表示,對於急性膽囊炎,目前已經可以使用單孔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並達到「開一孔、住院一日」目標,以往手術治療恢復至少需要兩星期,後來縮短為七天,現在可能只要住院一天即可出院休養,每天換藥時間也不超過一分鐘,外觀幾乎沒有疤痕。不過要注意的是,患者如果已出現敗血症、敗血性休克,或血壓過低,便暫時無法接受手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9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剖腹產傷口癒合不良,可能導致子宮外孕!今年30歲的李小姐去年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雙側輸卵管重接術,雖然三個月後成功懷孕,但肚中的胚胎卻像溜滑梯一樣,不僅滑過重接的輸卵管,也滑過了正常的子宮腔位置,最後竟滑進了之前子宮上的剖腹產疤痕凹陷中,造成了罕見且極為危險的「剖腹產疤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你在喝瓶裝水嗎?根據台北市環保局調查,市售瓶裝水有高達3成5的水源是自來水;該局表示,瓶裝水比白開水要貴2500倍,而且瓶裝水還曾經檢驗出含有大腸桿菌等,民眾最好還是喝白開水才安全。另外,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也表示,只要營養均衡,其實不必以飲用水來補充電解質、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脈搏不規則,小心是心房顫動!最新研究發現,罹患心房顫動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出2倍,中風的風險更高達5倍,甚至造成失智症。醫師指出,約有3分之1的心房顫動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未診出,建議高血壓、肥胖、心臟病等高危險族群,定期至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或使用具心房顫動偵測功能的...

閱讀詳情 »

文:黃瑞仁 現代社會相當忙碌,許多人一早趕著上班、上學,根本沒時間吃早餐,好不容易吃了一口,也因為開會、上課,就把早餐擱在一旁,到了假日想說可以好好吃頓營養的早餐,不料週間辛苦了 5 天,週末假日生理時鐘自然變成假日模式,睡到中午才自然醒,也錯過了早餐時間。現在有研究指出,要避免心臟病找上門,記得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